第173章 郊外盛宴(八)
作者:燕啄绍米的小说
    “玛嬷~玛嬷~”梧云珠、嘉珏、淑媛等大一点的孩子,一见贵妃、惠妃等就喊个不停。

    “玛~玛~嬷、嬷……”思泰、念佟、弘昭等的叫喊声断断续续。

    贵妃、惠妃、荣妃一进乐园,就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忙得不亦乐乎,当即摘了护甲,抱着孙子、孙女亲了个遍。

    太后、太妃听着满院童声,乐呵呵地笑个不停,跟苏麻喇姑唠起嗑,“姑姑,你听,这满院都是皇裔,在您跟前也算是五世同堂,多热闹呀!”

    已然是耄耋之年的苏麻喇姑(90岁),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满院的孩子们,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纯真的笑容,从心底涌出喜悦与期待、满足。

    这时,胆大又爱闹腾的弘昭,颤颤巍巍地一步一个小趔趄,半走半爬地靠近苏麻喇姑;思泰似是感应到了什么,也挣脱荣妃的怀抱,慢慢地爬向苏麻喇姑。

    宜修、三福晋、贵妃、荣妃呆惊讶不已,担心苏麻喇姑不喜孩子如此,想出言说些什么缓和下气氛,只见苏麻喇姑用她那略显颤抖却充满爱意的手,轻轻抚摸着弘昭、思泰的头,眼中满是宠溺与疼爱,“知道我是谁吗?”

    弘昭依偎在苏麻喇姑怀里,用小手摸了摸苏麻喇姑的银发,仿佛是在说,我认得你。

    岁月侵蚀下,苏麻喇姑的双眼早就看不清人了,感受着幼童柔软的触碰,眼睛眯成一条线,仔仔细细地看着孩子,抬头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甚是惊喜,轻声呢喃了一句,“这孩子,眼睛怎么……”那么像小主子(顺治)。

    老练成精的苏麻喇姑并没有把话说全,而是伸手将弘昭和思泰这对小不点儿,紧紧搂在怀里,三人安静地看着对方,对望片刻,没有过多的语言表达,但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阳光透过窗棂,轻轻拂过苏麻喇姑的银发,淡淡金光笼罩下的苏麻喇姑,眼神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与主子、小主子再相见的激动。

    九旬老人与玄孙的对视,让在场人不禁潸然泪下。直到俩孩子看见了额娘,连忙朝额娘大喊,伸手要抱。

    “阿凉、凉……”

    “娘、额……”

    三福晋、宜修顿时上前,轻柔地将思泰、弘昭拥入怀中,并弯腰行礼,“姑姑,孩子就爱闹腾,吵着姑姑了,请姑姑见谅。”

    苏麻喇姑摆摆手,示意没什么,看向三福晋、宜修的眼中添了份慈和,又拉过定妃,交代道:“遣人去我房中,取梳妆盒最上层的那对龙头镯及和田玉马鞍戒指来。”

    定妃万琉哈氏瞥了眼宜修,轻声道,“姑姑放心,我这就遣人去。”

    十二跟着雍郡王办差,受了苦但一跃得了贝勒爵位,她也升了妃位,纵使不如惠妃她们,却也是实打实的晋封。苏麻喇姑肯定是要赏赐三福晋、四福晋及其儿女,她怎会不配合呢?

    三福晋和宜修对视一眼,止不住的高兴,皇家福晋或多或少都得过太后赏,但苏麻喇姑的赏赐,除了太子妃和十二福晋,怕也只有她们了。

    贵妃、荣妃顿时腰杆挺得直直的,瞥向惠妃、宜妃的眼神都自傲不少,惠妃、宜修齐齐翻了个白眼,切,又不是你们得赏,傲什么傲?!!

    半晌后,宜修和三福晋右手食指多了枚和田玉马鞍戒指,弘昭、思泰脖子上多条根圈着龙头镯的银项链。

    喜不自胜的三福晋,殷勤地引着众人去月华庭,那儿早就备好了席面。

    庭内是大大小小的各色转桌,上面摆了天南地北各处的冷菜、卤味、小吃,满院香味引得人胃口大动。

    庭外是清一色的流水席,奴仆、小厮、婢女们鱼贯入内有序地端碟传碗上桌,还有用竹子从中切成两半全部打通后,一条接着一条搭建成“沟渠”的“流水宴”。

    “这是九弟弄出来的流水席,里面通的是泉水,素面、米粉流于其中,边上有各色小料,想吃什么味就自己调配,捞起泉水中的素面、米粉,蘸着料拌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三福晋话音刚落,宜妃和郭贵人便跃跃欲试,但宜修有意错开二人的目光,上前一步,引着她们在朝里走去。

    入了月华庭内,一座精致的小阁楼拔地而起,上下三层的小阁楼, 每一层敞阔二十二扇厅窗全开,大大小小的转桌上更是摆满了各色菜式,称得上满汉全席,边吃还能一眼就能欣赏外头美景,诠释了什么是“美景佳肴,不可辜负”。

    最独特的是,中间的小凉亭围着一圈又一圈蜿蜒的水槽,一端入水,一端出水,水槽内小木盘上装着各色美酒、甜点、热菜等。

    后妃们眼都直了,倒不是这种吃法有多精致,而是不论想吃什么,都不用顾及“食不过三”的祖宗规矩,想吃什么就取个碟子自己装——

    这儿的膳食早就让试毒太监尝上一口了,确保没问题后,还配了专门的婢女守着。

    婢女不是各家的家生子,就是流民中采买来后查清底细后,训练了三个月才上岗的,安全这方面,全程都是宜修监控的,保管……妥妥的。

    宜修早就发话,八福晋、九阿哥安排多少新颖的项目、玩意儿都成,但一切都得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

    任何进出马球场附近的人,都得查的明明白白,马球场内伺候人的婢女、小厮更是六代都得查清楚,但凡有一丁点不确定的风险,直接就赶出去:采买丫鬟、小厮,费不了多少银钱,没必要纠结。

    众人正兴致勃勃地聊着席面,称赞九阿哥、八福晋心思巧妙,又夸三福晋、宜修会识人、懂规矩,蹴鞠场上兴奋了半个上午的康熙、太子一行人也浩浩荡荡来了。

    听着流水潺潺声,打量着庭内外的各色宴席,因着蹴鞠赛格外高兴的康熙,难得夸起了老九胤禟,“不错,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可见往日你是对正事儿不上心,而不是担不起事儿。”

    胤禟尴尬地满脸黑线,若非人多拉不下脸,他非得问问,皇阿玛,你这……真是夸我?

    “皇阿玛,儿媳等不知皇阿玛的口味,便大着胆子安排了曲水流觞以及转盘宴,请皇阿玛品鉴一番。”阁楼内的三福晋出面打哈哈,笑着向康熙屈膝行礼。

    宜修更是借机给胤禟使了个眼色,让他别忘了正事儿,赶紧去跟大哥落实下安排洋人入蹴鞠场的好处费——“两箱金币”。

    胤禟一想起金币,立马没了那点子小九九,双眼放光地转头看向大哥。

    生怕大哥会动手,先努了努嘴,让大哥侧目瞧瞧正扶着大福晋、与之闲聊的七福晋、八福晋,意思很明显:你敢动手,我就敢告状。

    你也不想,让大嫂嫂知晓你藏了私房,还是来历不明的好多箱金币吧?

    老大一噎,推搡着太子上前,麻溜地拉着弘晖、弘春朝小阁楼走去,意思很明显:老二,哥哥我伤不起,你的分红不比我少,也得出面干干活不是!

    太子一阵尴尬,忍不住对老大怒目而视起来,可顾及康熙在场,脸上装笑,低声呵斥道,“别多嘴,该是你们的,少不了,别大庭广众下瞎咧咧。”

    胤禟闻言非常有眼力劲地转身,好心情地跟十四、十五、十七、十八这几个不太熟悉的弟弟介绍起了各色菜式,什么开水白菜、灯影牛肉,什么鸡里蹦、西施乳……

    十五、十七、十八听得目瞪口呆,眼神清澈见底,崇拜感油然而生,胤禟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又说起流水素面,非常得意的自夸,“不是哥哥吹,自古讲究流畅曲水,但没点子家底也用不起这个。”

    “外头哪些劳碌的流民,中午都是随便对付一口,我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让流民们也沾沾皇阿玛的福气,一碗面配上各色蘸料和骨头汤,老百姓不是逢年过节还吃不到呢。”

    十四胤禵冷哼一声,“九哥要真这么体恤流民,何不放他们歇息一日,或是干脆让他们开垦田地安家,摘了流民的帽子。哼,一筷子都夹不起的素面,一碗骨头汤,就是打发狗,也太素了些。”

    “胡说些什么!”康熙闻言大怒,指着十四破口大骂,“何不食肉糜,你个蠢货。”

    “凭你也配看不起你九哥,他好歹还知道百姓贫苦不易,能施恩流民,让他们有容身之所、糊口活计,你只知锦衣玉食,丝毫不食人间烟火,滚,朕没你这么精贵的儿子,滚!”

    康熙怒极了,他对皇子们的教养素来抓得紧,祖宗规定是皇子六岁进上书房进学,实则阿哥们多是四岁、五岁就得去上书房。

    胤褆五岁一回宫就去了皇子所,压根就没在惠妃的延禧宫住过一日,哪怕再不喜文,也得完成课业,什么四书五经、律法史书,该学的一个都不能落下。还得时不时前往皇庄认五谷、学耕种……可见有多严厉。

    这番严厉的教养下,要的就是皇子成才,结果呢?十四居然还能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类话来!

    康熙能不气嘛,更气的是他往日看错了,不仅看错了乌雅氏,也看错了十四这个儿子。

    以前总觉得这孩子好,好家伙,居然又是另一个乌雅氏,就知道给他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