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欠款破局(四)
作者:燕啄绍米的小说
    “哈哈哈,保成终于读懂国库欠款背后的隐患,很好!”

    康熙站起身来,双眼露出迫人的精光,哈哈大笑地走下台阶,欣慰地看向保成:

    他的保成啊,终于意识到国库欠款背后所隐藏的大清隐患,而这话要的不是他的态度,而是他的支持!

    是保成摊牌,愿意亲自出马和朝臣们过招,肃清朝堂这帮子只为利的蠹虫,希望得到他这个皇阿玛的认可与鼎力相助。

    这很好,这才是大清储君该有的格局、决断与手腕,但……不够!

    眼睛瞄到一旁呆若木鸡的胤褆,康熙胸口一滞的同时,连连摇头,叹了口气,“大清如今经不起折腾,朕宁愿杀鸡儆猴,也不能推到重来,不是朕老了没有年轻时魄力,而是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

    “保成,如今的大清就像个暴露出各种弊端的病人,想要根治各种病,难呐!就像朕派老四去江南时说的那样,只能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等大清身子骨硬朗些,方能大动干戈,彻底扫去沉疴,再显大清泱泱大朝之风范!”

    “就像今日这事……不能全怪魏东亭,就是胤褆活了这么多年,不也忽略了一个事实: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理没错,但现实情况是,更多的时候,道理向来只对“讲道理”的人管用。

    对于那些只图荣华富贵,不求为国为民的官员来说,国库有没有钱、大清社稷安定不安定、朝堂是否清明不重要,甚至忠不忠心朕也无所谓,当官为的啥,就是图自个儿享乐,说白了,反正他们得有钱花。

    在这么一群人眼中,欠钱是天经地义,还钱是强人所难,不还钱是理直气壮!”

    康熙心里闪过一丝不快,眸中更是杀意满满,但他还是站在两个儿子面前,用沉稳有力的嗓音,配合睥睨天下的君王威视,宛如真龙一般审视还未长成的幼龙,谆谆教导。

    “朕不明白他们的想法与做派吗?朕懂,朕比他们还懂官场那些弯弯绕绕,比他们更熟知人性之恶劣、冰冷,甚至是残酷!

    但朕不能动,因为为君者,要着眼大局,要明白牵一发动全身的危害,更要有耐心!

    眼下,咱们不能大动,不代表以后不能清扫朝堂这些个败类。保成,保清,朕今日教你们什么是忍。

    在帝王家,忍是蛰伏,是暗中窥视,是私底下布局筹谋,不是盲目的等待,更不是由着旁人肆意妄为!

    魏东亭要寻死,便让他死。他死或不死,都不重要,重要是的国库欠款必须追缴足。只有这样,咱们才有推倒朝堂这些个蛀虫、败类的底气儿!”

    康熙的一席话,不止教导太子胤礽、老大胤褆,面前一团乱麻、明知是烂泥潭的朝堂,该如何破局。

    也彻底地唤醒了内心深处的野望,激起了他们对掌控皇权、操纵天下的渴望。

    更彻底让二人意识到,眼前人到底有多冷血,到底有多深不可测。

    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康熙不仅对京城一切了如指掌,还早就洞悉了各方动向,往日他们私底下花招百出拉拢人的做派岂不是也……

    这让二人瞬间从帝王权柄渴望中清醒,满脸通红,呼吸急促,怔愣般无知又惊恐地望着眼前的帝王,“皇阿玛,儿臣受教!”

    “不,你们不懂,是朕的纵容,让大清社稷陷入此等境地。错了,大错特错,百官贪腐、律法衰败、人心惶惶,都不过是王朝发展的必然走向。

    大汉、唐朝、宋朝、明朝,哪一个没有陷入过百官贪腐的困境,但这并不是它们灭亡的真正原因。一个合格的帝王,对朝臣、对百官,从来是松弛有度的。

    明太祖朱元璋他的高压政策,官员贪污六十两就杀头,换来了什么呢?他一死,大明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若非明成祖朱棣手腕够狠、仁宗朱高炽够仁,宽严并济稳住了朝堂,大明能延续近三百年吗?”

    康熙说到这儿,打量了眼太子,又瞧了眼胤褆,深觉疲惫,他要是有个像朱标、朱高炽那般的接班人,能配合自己布局朝堂,也不至于把这些话闷在心里这么久,到现在……

    保成看明白了朝堂“病症”所在 ,可治国之道……懂却不能解决难题,哼,比老大厉害,但不够,远远不够!!

    胤褆若不是催债人,若不是在康熙烧了他自己那些账本与欠条,并点明国库如今空虚非常、大清社稷受损,他自己也未必乐意还钱。

    所以,就像他之前知晓魏东亭寻死,怒的是魏东亭之死会牵连他,而不是真察觉到魏东亭这类人欠钱不还的行径到底有多恶劣!!

    某种程度上,魏东亭确确实实是牺牲品。他欠钱固然有家中子弟不成器、败家成性的原因在,但他起初借钱为的是啥?还不是承包了康熙出巡的费用,不得已才从国库欠钱。

    若非如此,他家中子弟如何会觉得来钱容易,毫无顾忌地败家呢?同时,魏东亭欠钱不还的理由真的很真实——真没钱,而不是因为从国库里掏钱拿出去放贷的人,为了赚高利贷不乐意还钱。

    同样,不可否认,魏东亭也绝对不无辜。是,也许他一开始借钱,是为了招待南巡的康熙,可后面呢?

    魏东亭的儿子不到三十岁,就娶了四房妻妾,还在外面喝花酒、养妓女。光是给其中一个小妾打戒指,就花了五千两。如此大手大脚的花销,可想而知,魏家的花销到底大到什么程度!

    并且,从欠款态度与做法两方面来看,魏东亭是错到了极点的。甚至,他还比不上隆科多!

    隆科多为养小妾花的钱也不少,前前后后借了四十万两,但法海一顿打,隆科多再有不甘也听话地发卖了一切给自己填窟窿,而魏东亭就死扛——

    既不朝他效忠了多年的主子康熙开口,也不乐意变卖家产,而是死扛到躲不过去,老大胤褆还亲自上门追缴欠款时,打算自缢来了解一切。

    胤褆无法理解魏东亭,但实际上,站在魏东亭视角,他选择以死了结一切,是无奈之举,也是逃避责任的必然之举。

    魏东亭会寻死,与康熙最后取舍之下,决定用魏东亭来威慑朝臣们还钱的理由,是一样的,也是国库欠款追究最大的矛盾所在:

    第一,本质上,康熙并不欠魏东亭的。魏东亭是负担了康熙出巡的花销,可没有他这般讨好康熙,哪里来的加官进爵,哪来的位极人臣。以至于曾在漕运这一肥差上一待多年,积攒了大把基业与财物。

    所以,他给康熙花的钱,只不过是将贪墨敛财得来的一部分花在康熙,康熙压根不欠他。

    同理,那些以给康熙花过钱、欠款花在康熙身上为借口,不肯还欠款的老臣、宗室、勋贵们,也是如此。

    康熙舍弃魏东亭,冰冷地下诏,要老大胤褆拿魏东亭开刀,也是要敲山震虎,让这些个老臣、宗室、勋贵看明白 ,到底他康熙欠不欠他们,也给这些人下最后的通牒——国库欠款,必须还,不还,魏东亭就是前车之鉴!!!

    第二,谈情分,用几十年的君臣旧情打动康熙,进而抹去欠款?开玩笑!

    这世上跟康熙有旧情的多了去了,不缺他魏东亭一个!

    但凡魏东亭敢开口向康熙求情,就等于将康熙推到两难的境地——帮不帮?

    不帮,那不就是刻薄寡恩,置老臣于不顾;帮,那其他人,如曹寅、高士奇、李光地等肯定也会来哭求,到时候,康熙若不了解了所有老臣的欠款,还如何服众?

    他,不死,魏家老小都得死;他,活着,康熙对他君臣之情,也不会一如既往。

    死,是解脱一切的最有利也最自私的抉择!

    “以死清债”的方式决绝,却无疑是有效的。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人死债消,亦是如此!

    “你们以为是朕放弃了魏东亭,错,是魏东亭和朕互相舍弃了对方,互相……算计了彼此。

    “有一日,你们能明白其中蹊跷,也就真的……真的有了明君之相,配得上那把龙椅。

    “现在,还嫩着呢,下去吧!”

    康熙背过身,又缓步走向台阶,重新坐在御座上,闭目养神,仿佛刚刚那番慷慨激昂的话,不是出于他口。

    唯有眉宇间的忧愁,是那般的真实,深深刺痛了太子的心,也让他失魂落魄地逃离了御书房,一路上去全然没了往日储君的风采。

    胤褆想追上去,却在望着他狼狈背影那一刻停住了,这老二跟自己什么关系,管那么多事儿干嘛呢!

    胤褆不懂,但胤礽读懂了,读懂了帝王眉宇忧愁,不止是对朝堂百官、宗室勋贵的失望,也有对接班人期盼落空……无以言表的痛心。

    自己,爱新觉罗·胤礽,没能担负起帝王对储君的期待,多么的可悲又可笑啊!

    奈何,国库追缴他所做的一切,确确实实是不够格的,至少在皇阿玛点破内里蹊跷后,方懵懵懂懂地醒悟:皇阿玛想要个如朱标那般的太子,可皇阿玛怎么能忘了?

    自己前半生长于皇阿玛膝下,吃穿用度、言行举止,乃至娶亲生子等,无一不受他掌控,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不能担起帝王的期待……

    不能承担起帝王期望的储君,等待自己的结局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