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还在为诗社的事热烈讨论,周扬定了定神,提高声音说道:“大家先静一静,我有个想法。如今咱们满心期待着诗社成立,只是现在府里正忙着筹备元春姑娘省亲,大观园也还在装饰之中。
不如等到大观园装饰完毕,咱们再正式成立诗社,到时候在那美轮美奂的园子里,伴着花香鸟语、亭台楼阁,吟诗作对,岂不是更有一番风味?”
众人听了,都觉得十分有理。
探春点头称赞:“周公子所言极是,等园子装饰好了,那才是诗社成立的最好时机。”
薛宝钗也附和道:“如此一来,诗社成立便能与这盛大的省亲之喜相得益彰,倒也值得期待。”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一时间,大家对未来诗社的畅想又多了几分期待 ,脑海中都浮现出在装饰一新的大观园中,诗社成员们围坐在一起,饮酒赋诗的美好画面。
确定了诗社成立的大致时间后,众人的话题便围绕着诗社的细节展开。
史湘云兴致勃勃,抢着说道:“既然要办诗社,那可得有个响亮的名字,我看就叫‘海棠诗社’,多好听!”说着,她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环顾四周,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
探春抚着下巴,思索片刻后回应:“‘海棠诗社’固然不错,不过我们还可以多想想。诗社里也得定下些规矩,比如多久相聚一次,出题的方式、评判的标准,都得好好商量。”她的话语条理清晰,尽显她的聪慧与细致。
李纨微微点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探丫头说得在理。依我看,咱们可以每月初二、十六相聚,出题就由当日的东道来定,评判嘛,大家一起投票,公平公正。”
众人纷纷称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着细节。
周扬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温暖。他忽然想到:“诗社活动时,不妨准备些笔墨纸砚、点心茶水,既能让大家安心创作,也能增添几分雅趣。”
秦可卿轻轻颔首,柔声说道:“周公子想得周到。我那儿有几方上好的端砚,到时候可以拿来给大家用。”
薛宝钗也跟着说道:“我家中有不少珍贵的宣纸,还有些从南方带来的新茶,也一并拿来供大家享用。”
众人你争我抢,都想为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