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子儿媳让她进城帮忙带孩子。

    说一家人劲往一处使,才能过得好。

    苏老太想把孙子带回老家,一边养猪,一边照看。

    但两个儿媳不愿意,说孩子在农村太脏,不卫生,也教育不好。

    正好赶上老家拆迁,卖房卖地。

    分钱那晚,两个儿子带着媳妇儿孩子,欢欢喜喜的回来接他们。

    拿到手里的钱都没过夜,两个儿子儿媳就利索地把钱分了。

    只给他们留下了一万块钱。

    苏老太和老头都是忙习惯的,住  进城里,给两个儿子照看孩子的时间,再捡捡废品。

    日子一长,儿子儿媳又嫌她捡的废品放在家里占地方,还难看。

    苏老太舍不得那点收入,虽然不多,但每月收入几百,能顶上老家地里一亩地半年的收入了。

    于是,她跟老头一商量,决定不住在儿子家,她租了一个车库,老头简单的刮了腻子,垒一个灶,买张床,就搬了进去。

    车库三十平米,废品也有地方放了。

    她每天带孙子孙女时,看见废品就捡,老头就骑着破三轮,在附近收收废品。

    慢慢的,两人收入渐渐多了起来,一个月能赚一两千。

    极尽节约之下,勉强够养活孙子孙女,以及人情往来的开销,偶尔,两个儿子儿媳还要来车库蹭顿饭。

    大儿子大儿媳分明都是机关干部,但他们说体制内工资少,钱用来培养孩子都不够。

    二儿子是一家钢铁厂的老板,却说当老板比当孙子都  难。

    两个儿媳聊天时,谈论用的化妆品几千一套,大衣上万一件,包包更是什么鳄鱼皮,一看见她,就吐槽自己老公挣得少,连个一次管年的什么干细胞玩意都舍不得做。

    苏老太不知道那什么干细胞是什么东西,只知道她们一分钱伙食费都  没有出过。

    可是她付出惯了,无私惯了。

    ……

    银行卡就算有钱,那天在医院,也早被两个儿子拿走了。

    小女儿听苏老太说没钱。

    她的脸当即就变了。

    看着苏老太的眼神不再温柔。

    语气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