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模糊了后视镜里的少年轮廓,&34;北雍村西头二百亩,开价每亩八千都没人要。&34;
薛盟指尖轻敲膝头,这个报价比记忆中的补偿款低六成。他推开车门时,老李突然抓住他腕子:&34;后生仔,那地界有讲究,夜里总听见……&34;
&34;这是订金。&34;三张百元大钞截断烟圈,薛盟目光扫过后视镜挂着的平安符,&34;再加200洗车费,够您换新符了。&34;关车门时他听见老李倒抽冷气——96年的北雍,的哥月收不过千元。
村委会大院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薛盟肩头时,他正研究泛黄的土地承包证。老王头用竹耙勾住军绿色挎包:&34;后生仔,这地界可通着机场油库,将来……&34;
&34;将来会通地铁。&34;薛盟踢开脚边的碎石,前世财经新闻在脑海中滚动:2001年北雍机场吞吐量破千万,地铁规划图上的红线正穿过这片荒地,&34;现在签协议,每亩加500。&34;
老王头的旱烟袋僵在半空。这个穿校服的少年,竟比他更清楚县里刚通过的交通规划。当薛盟掏出盖着教务处公章的&34;社会实践证明&34;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当年在港交所交易大厅里,那些举着报价牌的红马甲。
&34;黄老师,您不觉得奇怪吗?&34;实验班班主任赵建国在教研会上敲着月考成绩单,&34;一个能从建安文学扯到土地政策的理科生,历史考满分?&34;
黄志成用钢笔圈出薛盟作文里的句子:&34;土地兼并非祸,祸在兼并之人。&34;墨迹在夕阳下泛着紫晕,像极了当年他研究晚清土地制度时,在故宫档案里见过的朱砂批注。
老李第三次在薛盟家楼下踩灭烟头时,月光正照着少年递来的新合同。泛黄的a4纸上,&34;土地托管协议&34;五个字让老司机手发抖——这哪是买地,分明是设局。
&34;王德发家的地是棋眼。&34;薛盟用红笔圈出地形图上的三角区域,&34;但强征前史会让村民抱团。我们需要制造竞价假象。&34;他抽出五张百元钞推过车窗,&34;您儿子不是在县国土局吗?&34;
老李的解放鞋碾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