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后宫就被皇后的一道重开女官制度的懿旨,吓得外焦里嫩,
因为皇后重开女官的理由很清奇,一是为了公主读书,这一点众人可以理解也能接受,
但下一点,可就惹了前朝的肺管子,说女官要带国母巡察各地的慈育二院的情况。
皇上对于皇后这一道懿旨并没有太多的表示,但不表示其实就已经是默认了,前朝的议论之声沸反盈天,
皇后从一个贤德国母,逐渐的被那些前朝大臣妖魔化成祸国妖妃,武皇第二,
这就让皇上不乐意了,弹劾归弹劾,上奏就上奏,你破坏皇后的名声做什么?
皇后的名声不好,难道自己这个皇帝名声就好了?
赶紧下旨意将这种流言压了下去,
后宫的人心里都忐忑极了,连讨厌皇后的青樱现在也坐立不安,
太后在慈宁宫蓄势待发,等待助皇后一臂之力,
女人被压制的太久了,久到她们自己都已经麻木,已经习惯了了,现在有人为她们争取利益,
有的人依旧麻木,有的人却有了一些希望。
往日后宫素有仇怨的女人们,哪怕知道女官成了,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但现在却都汇成了一股绳,她们哪怕什么都做不了,也想通过这种方式给予白檀力量。
这是独属于女人们,柔软又坚硬的力量,这股力量一旦被发掘出来,也能顶起半边天。
一些汉大臣纷纷上折说皇后牝鸡司晨,二院是前朝官员的政务,皇后此举是有意干涉朝政!
白檀立马回击,言明自己本是国母,关心幼儿何错之有?
且二院是当年孝庄皇太后同情女婴处境所设立,
本就始创宫闱,不过是他老人家先去的早,圣祖爷又孝心一片,唯恐老人家心血成空,才将这揽子事接了过去,
如何就被定成了前朝政事呢?
况前有魏征为唐皇照骨之镜,谏皇帝疏漏,后各朝设立御史谏臣弹劾帝皇过错,
唐宗宋祖都能直视自身,方有千古盛世,我朝帝皇清正,亦能效仿前朝,聆听百官谏言。
在座肱骨,若非监临自盗,如何会如此风声鹤唳,如临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