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充满烟火气的老巷子里,阎家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件大事——去于家提亲。阎埠贵,这位平日里精打细算、在院子里以“账房先生”自居的人,此刻脸上满是既兴奋又紧张的神情。
阎家的三个孩子,老大阎解放、老二阎援朝,还有小女儿阎解娣,也都感受到了家里不同寻常的氛围。阎解娣心中有些羞涩与期待,毕竟这次提亲若是顺利,她便要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阎埠贵和老伴儿坐在堂屋,仔细商量着提亲的礼品。阎埠贵一边用算盘噼里啪啦地计算着花费,一边念叨着:“这提亲可不能马虎,每一样都得合规矩,可不能让于家挑出咱们的理儿。”老伴儿在一旁点头附和:“是这个理儿,咱可不能委屈了解娣。”
最终,他们准备了四色礼:两瓶二锅头,寓意着日子能像酒一样醇厚热烈;两条大前门香烟,在当时也算是拿得出手的体面物件;还有两盒精致的糕点,以及一大块品相上好的布料,想着给未来的亲家母做身衣裳。
提亲那日,阎埠贵穿戴得整整齐齐,一身洗得有些泛白但依旧笔挺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阎解放和阎援朝兄弟俩也跟着父亲一道,抬着礼品,往于家走去。一路上,阎埠贵还不忘叮嘱两个儿子,到了于家要懂礼貌,别失了阎家的风度。
不多时,便到了于家。于家门口,两扇朱红色的大门半掩着,门口的石狮子虽有些年头,但依旧透着威严。阎埠贵深吸一口气,轻轻叩响了门环。“咚咚咚”,声音在安静的巷子里格外清晰。
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于家的一位老仆探出头来。看到阎家父子,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说道:“哟,阎老爷,你们可来了,快请进。”
阎家父子走进院子,只见于家的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青砖铺地,院子中央摆放着几盆盛开的菊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正房里,于老爷子和于老太太早已在堂屋等候。
阎埠贵赶忙上前,满脸堆笑地说道:“于老哥,于老嫂子,今日我带着犬子前来,是为了孩子们的事儿。咱们也相识多年,孩子们也都到了谈婚论娶的年纪,我家解娣对贵公子一往情深,不知于老哥意下如何?”
于老爷子坐在太师椅上,手捋着胡须,微微点头,说道:“阎老弟啊,我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