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级项目,累死累活挣几十万;现在跟着星宁干,用智能设备接两三个项目,一年稳赚五六百万!”刘大海在星动平台的直播中兴奋展示自己的智能工地,弹幕里满是“求合作”的留言。
建材行业同样被重塑。沈知意推动成立的“智能建材联盟”,整合了数十家传统建材厂。“我们研发的自修复混凝土、智能调光玻璃,通过ai算法精准匹配建筑需求。”她向联盟成员展示数据,“一家濒临破产的玻璃厂接入我们的系统后,订单量暴增30倍。”
随着智能建造模式的推广,周边乡镇也迎来蝶变。河北廊坊的一家五金厂转型生产智能建造专用配件,厂长在接受采访时感慨:“以前给建筑工地送铁钉,利润微薄;现在生产智能锁扣,价格翻了十倍,还供不应求!”星宁集团顺势推出“乡镇创业扶持计划”,为当地创业者提供技术、设备和订单支持。
2014年春节前夕,工地上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表彰大会。农民工老周因掌握多种智能设备操作,获得“金扳手奖”,奖金5万元;张明远的建筑应力分析模型被应用到实际项目,获得百万级奖励;刘大海的智能建造公司成为首批示范企业,获得星宁的战略投资。
沈知意站在舞台中央,看着台下洋溢着笑容的人群:“智能建造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改变命运的机遇。当传统农民工成为智能建造技师,当包工头转型为科技公司老板,我们正在书写新的时代传奇。”
此时,工地外的临时宿舍区亮起万家灯火。单人间里,老周正通过视频向家人展示新宿舍的智能家电;双人间中,两位年轻工程师在阳台上讨论着明日的施工方案;人才公寓楼群的空中花园里,举办着跨行业的技术沙龙。这片曾经的荒地,已然成为梦想生长的沃土,而智能建造的浪潮,正以这里为,席卷整个建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