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深夜,沈知意的300平书房内,暖黄色的灯光与电脑屏幕的冷光交织。她身着一袭素色针织衫,指尖飞速敲击着键盘,全息投影在空中展开星达集团全球产业链布局图。杭城总部的全自动生产车间实时画面里,机械臂正精准地将芯片嵌入主板;京城分厂区的智能物流系统有序运转;中原基地的测试中心,工程师们正对新一批快充模块进行极限测试。
“沈总,岛国三井、三菱等老牌工业集团近期频繁购入星达笔记本电脑,第三方拆解报告显示,他们正在深度分析我们的量子加密技术与六纳米芯片架构。”助理的声音从智能音箱中传来,带着几分忧虑。
沈知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随手调出监控数据:“让研发部准备十份不同版本的‘伪核心技术资料’,混入正常生产流程。再安排市场部放出风声,暗示我们正在攻克量子通信民用化难题。”她轻点桌面,一份“瞒天过海”计划在全息屏上徐徐展开,“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就让他们在迷雾里打转。”
与此同时,杭城硅谷新区的新兴产业园区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五纳米芯片研发中心的无尘车间里,数百名工程师正紧盯着光刻机的运行数据。“突破了!良品率达到92!”首席科学家陈博士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这个数字,意味着星达集团成为全球少数掌握五纳米芯片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
沈知意收到消息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她立刻启动加密会议系统,连线各分厂区负责人:“通知杭城总部,将五纳米芯片产线转入地下保密车间;中原基地提前启动‘冰原计划’,用传统芯片产线制造烟雾弹;京城分公司负责对外释放‘技术瓶颈’的信号。”她的目光扫过屏幕上跳动的2200亿产值数据,“我们要在对手反应过来前,完成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
三天后,岛国的拆解实验室里,技术人员们对着星达笔记本电脑的“核心部件”眉头紧锁。标注着“量子通信模块”的电路板看似精密复杂,实则是星达团队精心设计的陷阱。而此时的沈知意,正站在杭城硅谷新区的全景监控室,俯瞰着下方忙碌的5g基站制造车间和新能源电池研发中心。
“沈总,岛国媒体开始大肆报道‘破解星达核心技术’,三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