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笼罩华北平原,沈知意驶入最后一个服务区。这里的星空露营基地正举办创业者交流会,篝火旁,年轻人们围坐分享创意。她悄悄混进人群,听着有人讨论如何用区块链技术优化农产品运输,有人提出在服务区设置“微型创业孵化器”。“要是二十年前有这样的环境……”她低声感慨,摸出手机给苏睛发了条消息:“快到了,准备好迎接‘古董房’主人。”
抵达京城时,晨光初现。兰博基尼缓缓驶入熟悉的小区,保安小跑着敬礼——早在十年前,沈知意就推动物业完成智能化改造,人脸识别系统早已将她录入名单。电梯上升至18层,指纹锁“滴”地一声解锁,推开雕花木门的瞬间,记忆如潮水涌来:墙角的旧书桌,曾堆满五个专业的书籍;飘窗上的仙人掌,依然顽强生长。
“知意!”苏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哭腔。两个女人紧紧相拥,窗外三环的车流声与二十年前宿舍里的夜谈声重叠。“你知道吗?这套房子现在是网红打卡地。”苏睛抹着眼泪笑,“中介天天带人来看,说‘天才少女的故居’,挂牌价都炒到8亿了!”
沈知意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京城的朝阳。手机不断弹出消息,最新一条是服务区项目的盈利报表——当日流水突破千万。她转身对苏睛说:“房子的价值不在于标价,而在于它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就像那些服务区,给了无数年轻人改写人生的可能。”
此刻,京城的晨雾渐散,阳光洒在300平的客厅里,映照着墙上沈知意1999年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少女眼神清澈,与如今商场上叱咤风云的女企业家重叠,共同书写着一个关于奋斗、传承与超越的故事。而那套承载着时光的房子,早已超越了不动产的意义,成为铭刻着时代印记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