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清晨,阿宁的薄雾还未散尽,沈知意已发动那辆哑光黑的兰博基尼驶上高速。车载智能系统自动规划出最优路线,全息投影在挡风玻璃上显示:预计22小时抵达京城,途经17个服务区。她轻抚方向盘,想起1999年那个夏天——刚满17岁的她,用勤工俭学攒下的钱,在京城三环内买下了那套300平的复式公寓。
“那时候怎么敢想,自己能在寸土寸金的京城落脚?”沈知意对着车载ai喃喃自语。彼时的她,不过是清北校园里行色匆匆的学子,在图书馆与实验室之间连轴转。而当年的同窗苏睛,总爱挽着她的胳膊说笑,谁能料到二十年后,两人的财富分别攀升至2869亿与难以估量的商业帝国版图。
高速路上,智能驾驶模式启动,沈知意得以抽空查看手机。班级群里,同学们正热烈讨论着她即将到来的行程。“知意的那套房子,现在可是‘黄金屋’!”有同学发了张京城房产均价图,三环内核心地段每平米已突破20万。“算下来,那套300平的房子市值至少6个亿!”消息刚出,群里瞬间被惊叹号刷屏。
而此刻的沈知意,目光更多投向窗外掠过的服务区。这些由星宁集团参与改造的智能服务区,早已不是简单的休憩站点。无人机在空中盘旋配送餐食,新能源充电桩前车辆有序排队,共享办公舱里年轻创业者敲击着键盘。她调出后台数据:仅今年,旗下服务区已为周边居民提供超5000个就业岗位,从智能设备运维到无人超市管理,每个岗位都经过星宁职业培训学院的系统培训。
“沈总,前方桐城服务区有位创业者想求见。”助理的电话打断思绪。半小时后,沈知意坐在服务区的咖啡吧,听着25岁的李阳讲述他的“公路经济”项目——利用服务区闲置空间,打造集仓储、直播、物流于一体的新型商业综合体。“您的《商业破局》里提到‘场景再造’理论,我就想,服务区不该只是歇脚的地方!”李阳激动地展示着3d模型。
沈知意笑着点头,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批注:“增加智能分拣系统,接入星宁物流网络。我让投资部明天联系你。”看着年轻人眼中迸发的光彩,她想起1999年那个在出租屋里啃馒头写代码的自己——每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都始于敢想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