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别墅,一场热闹的欢迎宴正在筹备。沈舒像只欢快的小鸟,挨个房间参观:“哇!陈哥的服务器又升级了!苏姐,这个bp机群控系统是你做的?太酷了!”当她走进沈宁的卧室,立刻被墙上的奖状吸引——a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金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二姐你好厉害!我也要像你一样!”
午餐桌上,沈舒兴奋地分享杭城的趣事:“星宁文创和西湖景区合作了!我设计的ar导览图,能让游客看到宋代的西湖十景!”她突然想起什么,掏出诺基亚手机,“对了,我给手机写了个小程序,可以把照片变成水墨画风格,姐你快试试!”
沈知意看着妹妹眼中闪烁的光芒,想起六年前在湘城,那个蹲在帐篷里教孩子们画画的小女孩。如今的沈舒,早已将艺术天赋与科技思维完美融合。“小舒,”她放下筷子,“我有个计划,想在香港回归后,成立一个跨文化创意中心,需要你的设计才能。”
沈舒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我要把敦煌飞天和香港维多利亚港结合,做一个震撼的数字艺术展!”她转头看向沈宁,“二姐,你帮我开发交互系统好不好?”18岁的沈宁笑着点头,推了推眼镜:“包在我身上,不过你得教我画插画。”
夜幕再次降临,别墅里却比往常更热闹。沈舒缠着陈昊学习硬件编程,苏睛和沈宁讨论着香港文创项目的落地细节,而沈知意则打开收音机,听着关于香港回归的最新报道。当熟悉的《东方之珠》旋律响起时,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窗外。
“明年七月,香港就回家了。”沈知意轻声说,“星宁也要在那里扎下根,让科技与文化的种子,开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她的声音坚定而温暖,如同寒夜里的一盏明灯。
沈舒突然跳起来:“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准备!我要设计一百款回归主题的数字藏品!”她的提议让众人笑起来,陈昊已经开始计算服务器承载量,沈宁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项目文档,苏睛掏出bp机联系香港的合作伙伴。
1996年的这个冬夜,300平的别墅里,梦想与思念交织成温暖的光。三个姐妹和她们的伙伴们,正以代码为笔,以创意为墨,在时代的画卷上描绘着属于中国科技与文化的壮丽篇章。而即将到来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