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眼镜:“听说新基地用了自动化分拣系统,还有咱们星宁提供的智能调度算法?”沈宁若有所思地转着筷子:“或许可以结合京东的物流数据,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她的话被突然响起的诺基亚铃声打断,是杭城星宁总部的紧急会议通知。
沈知意看着妹妹熟练地用英文对接跨国合作案,突然想起六年前那个在灾区教孩子们画画的小女孩。此刻的沈宁,既能用代码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又能从金融视角规划商业版图,举手投足间既有沈知意的果敢,又带着独属于自己的锐利。
“学姐,我能问个问题吗?”刚才演示算法的小雯怯生生地开口,“您和沈宁学姐都是天才吗?怎么能做到这么多事?”
沈知意和沈宁对视一眼,同时笑出声。“哪有什么天才,”沈知意放下筷子,“不过是把别人用来发呆的时间,用来解决问题罢了。就像食堂排队这件事,有人抱怨,有人无视,而你们选择用技术改变它——这就是创新的。”
沈宁补充道:“而且,单打独斗永远走不远。”她指了指桌上的众人,“小雯的数据分析,晓阳的界面设计,还有苏晴姐的商业洞察力,每个人都是拼图的关键一块。”她的目光落在陈昊的电路板上,“就像陈哥研发的硬件,和我的软件模型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变得激昂,阳光斜斜地洒在餐桌上。新生们开始热烈讨论起刘强东的创业故事,有人说起京东从卖特产到布局全国的逆袭,有人憧憬着未来在互联网浪潮中创造自己的传奇。沈知意看着这充满活力的场景,突然想起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姐,你在想什么?”沈宁戳了戳她的胳膊。
“在想,或许该给新生们开个特别课程,”沈知意嘴角上扬,“就叫‘从食堂排队到商业帝国——创新思维实战’。”她的提议立刻引来欢呼,陈昊已经开始盘算课程大纲,苏睛掏出小本本记录合作企业名单,而沈宁已经在联系星宁的技术骨干来当讲师。
当夕阳的余晖染红清华园的天际线,食堂里依然热闹非凡。沈知意带着沈宁走出大门,望着远处三教大礼堂外排起的长队——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