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宁最新的商业计划书。她的手指在书页间穿梭,时而停顿写下公式,时而调出财务数据验证理论。当窗外的蝉鸣渐歇,她合上书本,在日程表上标注:“明日与马云洽谈跨境电商合作。”
而在深圳,马化腾的团队正在庆祝oicq用户突破一亿大关。庆功宴上,他举起酒杯遥敬北方:“如果没有沈知意当年的指点,就没有今天的oicq。听说她正在研究互联网金融,或许我们能在数字支付领域合作。”
1995年的夏天,注定成为中国互联网商业的里程碑。刘强东的京东物流车队首次驶出华北,载着苏北的特产开往全国;马云的中国黄页与星宁合作推出“老字号上网计划”,让百年绸缎庄的产品出现在巴黎时装周;马化腾的即时通讯软件开始改变国人的社交方式,对话框里的“滴滴”声成为时代的新旋律。
沈知意站在清华科技园的观景台上,俯瞰着灯火通明的创业园区。夜风送来远处中关村的喧嚣,她打开手机,家族群里弹出新消息:沈宁高考估分全省前十,沈舒的“数字敦煌”项目获得国际创新大奖。而星宁文化公司的股票仍在稳步攀升,旗下孵化的三十余个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姐,你看!”陈昊突然指着天空。夜空中,一颗人造卫星划过,将星宁工作室的logo投影在云层上。沈知意望着那道转瞬即逝的光芒,想起马克思的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此刻,她和伙伴们正用代码、资本与情怀,在时代的画布上,书写着属于中国互联网商业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