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项目”“注意特区人才引进政策”。包裹最底层,是一台崭新的传真机——在通讯并不发达的当下,这无疑是连接杭城与外界的重要桥梁。
“姑姑说,以后我们的商业方案可以直接通过传真发送,节省一半的沟通时间。”沈知意抚摸着传真机光滑的外壳,对苏睛说道。此时的她,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幅蓝图:利用二叔寄来的电脑建立数据库,通过姑姑的传真机实现即时通讯,再结合工作室现有的资源,或许能打造出国内首个跨区域商业协作网络。
当晚,沈家老宅的书房灯火通明。沈知意、沈宁和沈舒围坐在新电脑前,沈知意一边演示着新系统的操作,一边讲解书中的商业理念。沈舒负责记录重点内容,歪歪扭扭的字迹旁边画满了小星星;沈宁则快速敲击键盘,将书籍中的精华录入电脑。窗外的月光洒在她们专注的面庞上,映照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知识图谱。
“阿姐,这个人工智能的概念好神奇!”沈舒指着书中的插图,“以后电脑真的能像人一样思考吗?”沈知意笑着点头:“科技的发展超出想象,就像几年前我们也想不到会拥有这么先进的设备。但无论如何,知识和创新永远是进步的基石。”
夜深了,沈知意独自坐在书桌前,铺开信纸给二叔和姑姑写信。台灯的光晕下,她细细描述着工作室的新计划:利用新技术帮助更多企业升级,通过远程教学让山区孩子接触前沿知识,甚至筹备建立跨区域的商业联盟。笔尖在信纸上沙沙作响,她知道,二叔和姑姑寄来的不仅是设备和书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嘱托。
杭城的夜渐深,工作室的窗户依然透出点点光亮。那台崭新的电脑静静运转着,屏幕上闪烁的代码如同星辰,照亮着这群年轻人追逐梦想的道路。而在千里之外的海外与特区,二叔和姑姑或许也在期待着,这些跨海而来的智慧馈赠,将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