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成立了‘星火基金会’,要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当晚,沈知意召集星宁核心团队开会。会议室的白板上,她用红笔写下“社会责任”四个大字。“六年前的救灾,是我们商业理想的,”她的目光扫过苏睛、陈昊等人,“现在,我们要搭建更大的平台。”会议结束时,一份新的公益计划诞生——星宁将每年拿出5的利润,用于扶持灾区创业项目,同时开放技术和管理资源。
深夜,沈知意打开家族群。沈舒发来照片,她正在贵州山区教孩子们编程,身后的黑板上画着卡通版的星宁logo;沈宁分享了与灾区大学生的视频会议截图,屏幕上的创业方案充满奇思妙想。而远在湘城的周明远,已经带着团队开始研发新一代净水设备。
1995年的这个夏夜,曾经在灾难中种下的善意种子,经过六年的浇灌,终于长成参天大树。它们的根系深深扎进土地,枝叶却向着天空舒展,将温暖与希望洒向更多人。沈知意望着窗外初升的月亮,突然意识到,星宁工作室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商业成功本身——当被帮助过的人开始帮助他人,当善意形成生生不息的循环,这或许就是最动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