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三年前那个抱着代码闯进星宁的少年,此刻的他,眼中已有了改变世界的锋芒。
夜幕降临时,沈知意驱车前往杭城。星宁总部大楼灯火通明,16岁的沈宁正在调试新研发的商业智能系统,14岁的沈舒则带着设计团队为故宫文创项目做最终提案。“姐,我们的智能仓储系统已经在23个城市落地,”沈宁推了推黑框眼镜,像极了沈知意专注工作的模样,“预计年底能帮合作企业节省40的物流成本。”
沈舒则拉着姐姐来到样品间,展示她设计的“数字敦煌”系列文创:ar明信片扫过后,壁画上的飞天神女会在手机屏幕上翩翩起舞。“我把你教的‘科技赋能文化’用到了极致!”小姑娘眼里闪着光,“这套产品预售量已经破百万了!”
深夜,沈知意独自站在总部顶层,望着钱塘江的粼粼波光。手机突然震动,是马云发来的消息:“中国黄页用户突破十万,感谢当年西湖畔的彻夜长谈。”她回复了一个银杏叶的符号——这是星宁精神的象征,也是无数创业者心中不灭的火种。
1994年的这个夏夜,清华园的创业园区依旧灯火辉煌,星宁工作室的分店仍在运转,而全国二十余个城市的星宁分部,正如同散布的灯塔,照亮着青年创业者的道路。从宿舍里的灵光乍现,到如今59亿产值的商业奇迹,沈知意和她的伙伴们用行动证明:当知识与勇气相遇,平凡的青春也能书写出震撼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