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宁快速敲击着键盘,将会议要点整理成电子文档:“阿姐,那我们要不要给正在改造的老字号茶庄引入智能泡茶设备?岛国的自动贩卖机都能煮出正宗的抹茶了。”
“这个想法好!”苏睛眼睛一亮,“再结合他们的‘场景营销’,把茶庄打造成茶文化体验空间,顾客不仅能买茶,还能学习茶道、参加茶艺课。”
沈舒举着画满卡通茶壶的设计图凑过来:“我还要画好多可爱的茶包包装!像日本的hello kitty那样,小朋友肯定喜欢!”
接下来的半个月,工作室进入高速运转状态。沈知意带着团队频繁往返于杭城与上海,考察最前沿的商业设备;沈宁建立了国内首个商业案例数据库,将岛国经验与本土实际进行对比分析;沈舒则带着设计团队,将日式极简美学与中国传统元素融合,推出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创产品。
当他们将“智能茶庄”方案提交给客户时,老茶商颤抖着抚摸着全息投影的茶叶生长过程演示:“我做了一辈子茶,没想到还能这么玩!”三个月后,这家茶庄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日均客流量是改造前的十倍,连远在京城的媒体都专程前来报道。
1986年的盛夏,沈知意和她的团队用岛国思维点燃了杭城商业圈的创新之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慕名而来,有人想学习“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有人想借鉴“体验营销”吸引客流。而沈知意始终保持着清醒,她在工作室的墙上挂起一幅世界地图,用红笔标注着全球商业热点,对团队说:“岛国思维只是,我们要做的,是搭建一座连接东西方商业智慧的桥梁。”
夜幕降临,沈知意坐在电脑前给二叔写邮件,窗外的霓虹与星空交相辉映。她知道,这场由思维碰撞引发的商业变革才刚刚开始,而那些被点燃的创新火种,终将在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属于中国商业的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