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会是皇后。只是没想到皇上居然说大皇子年纪小,暂时不适合被立为太子,这让她很不服气,但她也没有胆子跑去景隆帝面前表现不满。
庒妃让人带了个口信回娘家,让她的父兄安排人时不时在早朝上提出立大皇子为太子一事。她觉得只要朝臣们说多了,景隆帝就会答应。
宁贵妃得知庒妃对提出立大皇子为太子一事非常得意,在心中嘲笑她愚蠢。既然庒妃这么高兴,那就让她再高兴高兴。她派人传信回去,让家里人再安排此事。
惠妃听说立太子一事后,心里便有些着急她的儿子。二皇子不是长子,出生的时候又没有带来祥瑞,这跟大皇子和三皇子相比没有太大的优势。幸好她儿子读书聪慧,在这方面大皇子是比不上的。但,三皇子也非常聪明,他还没有启蒙,便已会背很多诗词,皇上和两位皇太后都夸赞三皇子天资聪颖。日后等三皇子正式启蒙读书,只怕不比二皇子差,甚至有可能……
为了她和儿子的前程,有些事情不得不得做了,不然她和儿子都不会有好下场。
大皇子是长子,庒妃的父兄又被皇上重用。三皇子是龙凤胎,出生就代表祥瑞,他背后又有英国公支持,而她的儿子……她的娘家虽也有爵位,但是比不上英国公,而她的父兄并没有身居要职。
她得想办法让儿子得到实权的人支持,这朝中有实权的人……
苏家!
对,苏家!
只要有了苏家的支持,那她儿子就能做太子。
要想得到苏家的支持,就必须先获得母后皇太后的支持。
惠妃想到她这些年对母后皇太后一直保持距离,没有好好地孝顺,心中有些后悔。
“唉……失策了。”
潘嬷嬷瞧着惠妃方才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又愁眉苦脸、一会儿又神色激动、一会儿又追悔莫及的表情,心中不禁有些担心。
“娘娘,您怎么了?”
惠妃把她方才的想法跟潘嬷嬷说了说,“嬷嬷,你说我现在去亲近母后皇太后,还来得及吗?”
“娘娘,您突然去太过热情去亲近母后皇太后,只怕会惹得母后皇太后警惕。”三年前,潘嬷嬷就建议惠妃时常带二皇子陪母后皇太后说说话,但惠妃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