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集更多的军费。
同时,朝廷调集了更多的军队开赴北方边境,加强了边防的巡逻和防御工事的建设。
尽管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的压力,但也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夏国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些文官,开始探讨如何通过外交手段缓和与胡人的关系,减少边境冲突,比如,主动给胡人粮草和水源。
而另一些人则主张采取更为强硬的军事行动,穷兵黩武,彻底解决胡人的威胁。
朝廷内部的争论和分歧,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多变。
在大夏国,老百姓们面临着日益沉重的负担,他们必须上交更多的粮税。
这一政策的实施,虽然表面上是为了应对北方胡人的频繁侵扰,但其实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为深远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增加国家的粮食储备。
在大夏国,有一个专门负责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的机构,名为钦天监。
年初时,钦天监根据天象的观察,做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预测:北方将会发生大旱。
不幸的是,这一预测已经得到了证实,北胡的干旱,是频繁骚扰边境的直接原因。
然而,钦天监的预测并未就此停止。
他们进一步预测,下半年南方地区也将遭遇大旱。
这意味着大夏国将从下半年开始,面临全国性的干旱困境。
这一预测,无疑给本已艰难的老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如果再遭遇大旱,可以预见的是,许多家庭将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田地、房产,甚至卖儿卖女,以求生存。
失去土地和家园的老百姓,将被迫成为流民,四处流浪,这无疑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面对这样的困境,朝廷提高粮税的决定,实属无奈之举。
朝廷计划在提高粮税的同时,积累更多的粮食储备,以便在干旱发生时,能够拿出粮食进行赈灾,尽量减少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数。
朝廷的这一计划,虽然短期内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稳定和老百姓的基本生存。
在干旱和战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