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带上了一杆秤,用来称量爬叉和粮食。
林梦芮在村里也收购爬叉,通常都是等着别人把爬叉送到她的家中。
但孙柴刀不想这么做,他决定主动出击。
他相信,只有亲自去寻找,才能找到更多的潜在客户。
于是,孙柴刀和周翠娥开始了他们的村中之旅,他们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询问,希望能够收购到更多的爬叉。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河畔。
孙柴刀老两口的目光,被两个活泼的身影吸引住了。
两个小孩,在河边的小树林子里忙碌着,手里拿着小网兜,正兴致勃勃地抓着爬叉。
孙柴刀和老伴周翠娥对视一眼,心里有些激动,他们快步走向那两个小孩,孙柴刀温和地问道:
“小孩,你们抓了多少爬叉啊?”
这两个小孩是老刘家的孙子,一个七岁,一个九岁。
他们穿着简单的衣服,脸上带着泥土的痕迹,显然是在树林里玩得不亦乐乎。
看到孙柴刀和周翠娥,两个小孩显得有些胆怯,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抓了十几只了。”
周翠娥老脸上挤出一点笑,尽量慈祥地说道:
“你们真棒,快卖给奶奶吧,奶奶给你们粮食。一斤爬叉,我给你们两斤粮食。”
说着,她一边拍了拍孙柴刀背着的粮食口袋,示意他们有足够的粮食交换。
然而,两个小孩却紧紧抱着手里装爬叉的葫芦,其中一个年纪稍大的孩子犹豫了一下,然后坚定地说道:
“我不卖给你。我爷爷说你收购东西缺斤短两,我不卖给你!”
这番话一出,孙柴刀和周翠娥两口子的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
孙柴刀反应迅速,急忙解释道:
“缺斤短两,那是之前的事了!我早就改了!快,让爷爷给你称一下爬叉有多重。”
他试图用诚恳的态度来消除孩子们的疑虑。
但是,那个年纪稍大的孩子似乎并不买账,他突然大喊一声:
“娘呀!”
然后抱着葫芦,一溜烟地跑掉了。另一个小孩也紧随其后,两人迅速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