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周翠娥决定只保留自己的卧房和堂屋,其他三间卧房全部清理出来,准备用来存放麦子。
她开始动手,把那些卧房里的物品一件件地搬出来,从旧衣服到不再使用的家具,她都整理好,准备搬到堂屋。
四个孙子和一个孙女也行动起来,农忙时节,家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出一份力。
他们开始将三间卧房里面的床都抬出来,抬到堂屋里面并排放着。
虽然这样做会让堂屋显得有些拥挤,但他们知道这是暂时的,为了抢收庄稼,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房和三房两家人,现在只能在堂屋挤着睡觉了。
虽然条件有些艰苦,但想必他们不敢有什么怨言。
堂屋放满了床和被褥,只留下一条勉强走路的小过道,但每个人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三间卧房和一个杂物间都已经腾了出来,准备存放抢收下来的麦子。
周翠娥看着这些空出来的房间,心里感到一丝欣慰。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天空已经全部黑了下来,全家人立刻行动起来。
老三家的儿女留守家里,其他人则拿起镰刀,拉着板车,提着油灯,穿过夜色,去往田地里。
他们知道,每一刻的耽搁都可能意味着损失,因此每个人都显得格外急切。
孙柴刀家的30亩地分两块,一块有5亩,一块有25亩,两块地的距离并不太远,孙柴刀决定先去割那5亩地的小麦。
先从面积较小的地开始,可以更快地完成收割,为接下来的更大面积的地块争取时间。
他和家人们已经计划好了,要趁着这个夜晚,尽可能多地收割小麦,以避免即将到来的雨水对庄稼造成损害。
来到地里,因为有油灯的存在,尽管光线微弱,但大致能够看到麦子的轮廓。
于是,大儿子孙荣两口子,三儿子孙富两口子,四个人四把镰刀,开始挥舞起来割麦子。
他们动作非常熟练,镰刀在夜色中划出一道道银光,麦子应声倒下,发出沙沙的响声。
孙大明在一旁举着油灯,给家人照明,确保他们的视线不受阻碍。
麦子割下来之后,孙柴刀和周翠娥老两口用麻绳将麦子成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