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郎的口中,林梦芮已经深知,刘大能在那个繁忙的小集市里,从事倒卖私盐的勾当。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她决定不走那条熙熙攘攘的小路,而是选择了一条稍微绕远的僻静小径。
尽管这样会让她多花一些时间,但她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
这些日子以来,林梦芮注意到刘大能每天都会出现在她家,总是会买走20斤粗盐。
没错,就是20斤盐。
她心里明白,这个数量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显然是过多了,几乎可以肯定刘大能是在倒卖私盐,从中牟取暴利。
她将粗盐的限购重量从原来的5斤提高到了10斤,不久之后,又进一步提高到了20斤。
她对刘大能解释说,这都是李二蛋的“功劳”。
实际上,林梦芮是在巧妙地利用李二蛋作为掩护,以避免引起怀疑。
现在,李二蛋已经成了刘大能家的常客,他每次来访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
刘大能对李二蛋的“贡献”感激不尽,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林梦芮精心策划的。
另一边,林梦芮在村子里卖盐的方式则显得非常低调。
她用货郎的名义卖盐,货郎打着从县里来的旗号,村民们自然而然地认为他是县里某家盐商的代表。
因此,没有人怀疑林梦芮是在倒卖私盐,大家都认为她是在正常地进行商业活动。
与林梦芮的谨慎不同,刘大能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竟然明目张胆地在集镇边上的小集市卖盐。
他的行为无疑是对官府卖盐权威的挑衅,这种公然的违法行为,迟早会被官府惩处。
刘大能自己作死,林梦芮可管不了他,更救不了他。
……
正如林梦芮预料的那样,镇上的盐铺老板孔胜利早就盯上刘大能了。
上次东家钱宁来查私盐那会儿,他可是想尽了办法,但最后还是啥也没查出来。
临走时,钱宁把孔胜利狠批了一顿,警告他说,要是再抓不到私盐贩子,他就得去盐铺打杂了。
钱宁这话可把孔胜利吓得不轻。
钱宁一走,孔胜利就把抓私盐贩子当成了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