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林梦芮的目光落在了本村的刘大能身上。
刘大能是个精明人,他怀揣着一袋沉甸甸的铜钱,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
他是个经常光顾林梦芮盐店的常客,因为他知道在这里买盐,转手倒卖,可以赚取一笔可观的差价。
前些日子,刘大能以每斤25文钱的价格从林梦芮这里购入了大量的盐,然后以每斤28文的价格在集镇边上转卖。
这种倒卖行为让他赚得盆满钵满,因此每当林梦芮开始卖盐的时候,刘大能总是第一个出现,而且每次都会购买五斤盐。
他将这些盐囤积起来,等待机会再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林梦芮对刘大能的行为心知肚明,但她并不介意。
在古代,朝廷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和财政收入,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律法,其中就包括了禁止私人经营盐铁的规定。
盐铁作为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其生产和销售一直被朝廷所垄断。
一旦有人违反这一律法,私自经营盐铁,被发现之后,将会受到严厉的惩处,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梦芮却在村子里悄悄地卖起了盐。
她对外宣称自己是在替货郎卖盐,而这个货郎则声称是来自县里的官方渠道。
村民们由于信息闭塞,加之对朝廷律法了解有限,便自然而然地认为货郎们是合法经营官盐的代表。
因此,当林梦芮卖盐时,大家并没有怀疑她违反了律法,反而认为她是在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
然而,刘大能的行为则更为大胆和冒险。
他从林梦芮这里以低价购入食盐,然后转手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这种行为无疑是违法的。
刘大能并非不知道自己倒卖食盐的行为触犯了朝廷的律法,但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他却无法自拔,沉迷于这种高风险的倒卖活动之中。
林梦芮虽然打着货郎的旗号卖盐,但她心里清楚,自己这种行为并非合法。
因为所谓的货郎既不是来自县里的官方人员,也不是官府授权的合法商人。
因此,林梦芮在卖盐时一直保持着低调,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