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这一幕,江宁不禁心生感慨。
帝王家的历史,向来残酷冰冷,史书中所载的兄弟相残、父子反目之事,多如牛毛。
即便是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千古明君,也未能逃脱权力斗争对亲情的侵蚀。
然而,即便在残酷,也有人性的闪光点。
这一点,在朱由校和朱由检兄弟二人身上体现得温和多了。
或许是幼年时的经历,朱由检对亲情格外珍视。
而朱由校,对这位自幼相伴、相依为命的弟弟,更是爱护至极、信任有加。
平日里,对朱由检的赏赐丰厚至极。
即便自己大婚之时,内库并不充盈,手头拮据,但他从未短少过弟弟的用度。
这份情谊,在大明皇族之中,可谓独一无二。
遥想当年,万历皇帝对待自己的亲弟弟潞王,也没有朱由校对朱由检这样好。
据说,潞王受封王爵后,万历皇帝几次打算让潞王前往封地就藩,却都被李太后以种种缘由阻拦,将潞王留在身边,直至其成年后方才就藩。
再看朱由校对待朱由检,简直恨不得让弟弟直接搬入皇宫与自己同住,就连朱由检的信王府,也是朱由校亲自下旨精心修建。
之前朝中有官员上奏,谏言朱由检不应整日在京城四处闲逛,还频繁与官员往来。
可朱由校对这些言论毫不在意。
也难怪,历史上朱由校弥留之时,把朱由检叫到身旁,说出的第一句话竟是:“弟弟你瘦了,一定要保重身体才是。”
最后,更是留下那句广为流传的历史名言:“吾弟当为尧舜。”
只可惜,朱由检这孩子性格存在致命缺陷。
他喜怒无常,刚愎自用且偏听偏信,在面对复杂局势时举措失当,最终致使局势失控,大明王朝大厦将倾,自己也落得个自挂东南枝的结局。
………………
几人一路有说有笑,不知不觉便来到了信王府不远处。
朱由校面带微笑,对朱由检说道:“五弟,今日逛了一整天,你也早些回去休息。
过些日子进宫来,与皇兄一同用膳。”
说完,他像是想起什么,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