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何时有过这么离谱?”
那粮铺掌柜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胖子,一脸不耐烦地冲着百姓们吼道:“我们徐记粮行,如今就这个价!
你们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也没人逼你们。
要买粮的赶紧排队,不愿买的现在就给我走!”
不少百姓虽满心愤懑,但一部分人还是咬着牙开始排队,毕竟眼看到了年底,家家户户都等着米下锅,实在无奈。
看着眼前这混乱的场景,朱由校刚要开口,一旁的魏忠贤已扛着冰糖葫芦来到一位带着男童的老者面前。
他笑着问道:“老哥,这是啥情况啊?”
说着,抽出一串冰糖葫芦递给小男孩。
小男孩显然有些怕生,怯生生地不敢接。
魏忠贤依旧笑眯眯地说道:“孩子,这是爷爷送给你的,放心吃吧!”
一旁的老头见状,忙笑着解释:“这位老弟有所不知,最近这几日,京城的粮铺都在疯狂涨价。
原本六七钱银子一石米,如今涨到一两五钱,更过分的还有涨到一两八钱银子一石的。
原本大伙想着快过年了,能给家里人开开荤,可如今这粮价,哪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能负担得起的呀,看来今年过年只能喝粥了。”
说着,便要将冰糖葫芦递回。
魏忠贤见状,直接把糖葫芦塞到孩子手里,不容拒绝,又接着问道:“老哥,那这徐记粮行有什么来头啊?”
老者听闻,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听人说,这徐记粮行是松江府徐阁老家的产业,在京城经营好些年了。
以前可没这么胡乱涨价,也不知这次是怎么回事。”
说完,又是一声长叹。
魏忠贤听后点了点头,赶忙来到朱由校身旁,将刚才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朱由校气得脸色铁青,咬牙切齿地说道:“松江府徐家,这徐阶后人当真胆大包天!
大明京城,天子脚下,竟敢如此肆意哄抬物价!”
江宁听闻魏忠贤所言,不禁暗自一惊。
他心里清楚,在京城这地界,能开办粮行米铺的,哪个不是背后有靠山。
却未曾料到,这徐记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