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午门之外,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刺骨。
以杨涟、左光斗二人为首,率领着上百名官员齐刷刷地跪在午门之外。
其中,东林党官员占了不少,但也混杂着不少其他党派出身的御史、言官。他们手捧奏折,齐声高呼:“请陛下收回成命!
采纳我等忠臣之言!
若将兵权交付五军都督府,只怕日后酿成大患!”
反观站在一旁的邓文明等勋贵,脸色极为难看。
他们纷纷出声与这些官员理论,然而杨涟、左光斗二人只是对着午门一个劲儿地磕头,那些东林党官员更是纷纷出言讥讽,把邓文明气得脸色涨得通红。
不多时,英国公张维贤骑马匆匆赶到午门之外。
瞧见眼前这混乱的阵势,他不由吃了一惊。
只见邓文明率领的一众勋贵,在气势上已然弱了不少,被怼得哑口无言,不知如何辩驳。
张维贤咬了咬牙,径直走上前去,冷哼一声道:“午门之外,尔等如此聚众闹事,成何体统?”
这时,一名东林党官员也冷哼一声,毫不示弱地回怼道:“我等皆是忠君之臣,向陛下进谏忠言,英国公难道是想来阻拦不成?
难道我大明朝如今还有因言获罪这一说了?”
这话直接把张维贤噎得当场血压飙升,他气得手指着这名官员,恨不得冲上去狠狠地给他两耳刮子。
邓文明赶忙上前,扶住张维贤,脸色有些难看地说道:“英国公,今天这局面恐怕不好收场啊。
江大人和魏公公怎么还没来呢?”
张维贤面色凝重,开口说道:“定远侯稍安勿躁,江大人和魏公公稍后便到。
切莫担心,咱们今日还有其他助力,绝非孤军奋战。”
听到张维贤这话,邓文明顿时松了口气。
他们这些勋贵,虽说身份尊贵,但失去兵权百年之久,又皆出身武将世家,在口舌之争上,根本说不过这群文人出身的东林党官员。
就在这时,午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红色蟒袍、外披红色披风的太监迈步而出,其身后跟着几百名小太监,人人手持长鞭,整齐地站立两旁。
看到走出来的李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