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笑着解释道:“《焚书》便是李贽的着作,书中全是对儒家和程朱理学的批判。
因为他料想,此书一旦写成,必定会被天下文人视作大逆不道之物而焚毁,难以在世间广泛传读,所以便取名为《焚书》。”
听到这里,江宁不禁大为惊叹,心中暗忖:好家伙,感情这李贽竟是一位思想革命的先驱者,竟敢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儒家体系。
他赶忙追问道:“那后来这李贽怎么样了?”
温体仁感慨地说道:“后来,这位李贽被以蛊惑百姓、宣扬邪说的罪名问罪。
当他得知自己要被问罪的消息时,竟夺过理发师的剃刀自刎而亡。
临死前,他还留下豪言:‘老夫敢为天下人先,如今已经76岁,又何惧一死。’”
江宁听完,不禁肃然起敬。
随后,温体仁继续说道:“李贽虽自刎而死,但其门下众多徒子徒孙,依旧信奉他的学说,处处与尊崇儒家的文人士子针锋相对。
不过,经过儒家文人这些年的打压,他们的势力也早已大不如前。”
江宁闻言,赶忙开口说道:“这位李先生如此大才!
咱们得帮一把。”
温体仁瞬间心领神会,说道:“大人放心,下官知道该怎么办。”
眼见自己这位小老弟如此机灵,江宁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朱由校等人听着温体仁的解释,也纷纷点头。
紧接着,朱由校开口说道:“东林党人妄图凭借儒家言论挟制天下民心,实乃大逆不道之举。
今后在我大明,当秉持海纳百川之态,不会再容一家独大。
对于信奉王阳明心学、理学以及其他学说的文人学子,只要他们不发表大逆不道的言论,朝廷皆不应过多干涉。
同时,今后科举考试,对于这类学子应当优先录取。”
江宁听完,不禁竖起一个大拇指,心中暗道:不愧是当皇帝的,如此一来,只怕今后信奉儒家学说的东林文人的地位,不会再像之前那般稳固了。
就在这时,一旁的吏部尚书杨鹤赶忙站起身,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开口奏道:“启禀皇上,如今吏部储备的官员已然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