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也算是帮江大人一把。”
听到这里,袁可立神色不由变得郑重起来,说道:“孙阁老深明大义,着实令人佩服。”
薛国观也跟着行了一礼,表示认同。
孙承宗自嘲地笑了笑,说道:“老夫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罢了。
如今国事艰难,老夫虽忝居内阁首辅之位,却也仅仅只能勉强维持这复杂的局面。
咱们扪心自问,若不是江大人入朝为官,不断为朝廷带来源源不断的银子,只怕如今的局势只会愈发糟糕,雪上加霜啊。”
随后,孙承宗写好奏折,交由司礼监呈递给朱由校。
朱由校看到孙承宗的奏折后大惊失色,赶忙在御书房召见孙承宗,开口问道:“孙师傅,您为何要辞去兵部尚书一职?
是公务太过繁重,还是有其他原因?”
这时,孙承宗微笑着解释道:“有劳陛下关心,老臣之所以辞去兵部尚书一职,实则是想帮江大人一把。
江大人整顿京营军务,表面上成效显着,可实际上推行起来困难重重。
如今,朝中文武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老臣身为内阁首辅,又是兵部尚书,自当为江大人助力。
还望陛下成全。”
朱由校听闻,眼眶瞬间湿润,赶忙起身将孙承宗扶起,动容地说道:“如此一来,便辛苦孙师傅了。”
随后,他对方正化说道:“方大伴,传司礼监拟旨,加封孙师傅为太子太傅、光禄大夫。”
孙承宗赶忙跪地领旨,高声谢恩。随后,他挺直脊背,再度开口:“陛下,老臣还有一事启奏。
老臣举荐兵部左侍郎李邦华接任兵部尚书之位。
李邦华对军务极为精通,这段时间又与江大人配合得极为默契。
若由他辅佐江大人整顿军务,想必江大人能少些阻碍,多一份得力臂助。”
朱由校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思索与考量,片刻后,坚定地说道:“孙师傅所言极是,李邦华确有才干,朕准了。”
孙承宗心中一松,脸上浮现欣慰之色,再次行礼:“陛下圣明,如此,大明军务有望振兴,江山社稷之福啊。”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这都多亏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