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江宁又过上了悠闲的日子。
不过在闲暇的时候,他想到恩科马上就要举行,便把自己之前了解的历史名人逐个记录下来,想着到时候说不定能碰上几个。
五天后,田尔耕派手下快马加鞭前来报告,说是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到通州查抄李三才的家产时。
当地士绅聚众阻拦,就连官府也在背后煽动,事情闹得很大。
田尔耕不敢擅自做主,就派人来向江宁禀报。
江宁听了,顿时皱起了眉头,他没想到这些官绅的势力竟然如此庞大,连锦衣卫东厂去执行公务,他们都敢聚众闹事 。
江宁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魏忠贤就火急火燎地跑到锦衣卫镇抚司衙门找江宁。
魏忠贤表示,这点小事交给他,他亲自跑一趟就能处理妥当,没必要劳烦江大人。
江宁见魏忠贤主动请缨,自己也乐得清闲,就同意让魏忠贤去处理这件事。
随后,魏忠贤马不停蹄地率领人马赶往通州。
魏忠贤刚离开,宫中就有太监前来传旨,说是皇上有旨,宣江宁进宫面圣。
江宁赶忙跟着传旨的太监一同前往皇宫。
俗话说“阎王好惹,小鬼难缠”,江宁跟这位传旨的太监联络感情,竟发现他也是一位名人,正是明末大名鼎鼎的曹化淳曹太监。
随后,江宁与曹化淳闲聊了一阵,这才得知,原来这位曹公公是在信王的朱由检身边当差。
今日信王进宫向皇帝请安,朱由校便顺口让曹化淳前来传旨 。
提起这位信王,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江宁也不禁心生几分好奇。
没一会儿,江宁便跟着曹化淳来到了皇宫东暖阁门前。
方正化如往常一样守在门外,脸上带着生人勿近的神情。
可一看到江宁过来,他立刻笑着迎上前:“江大人,您可算来了,皇上在里头都等您好半天啦。”
江宁微笑着朝方正华点了点头,便随着他走进大殿。
只见朱由校正端坐在龙椅之上,下方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一身蟒袍,正和皇帝有说有笑地闲聊着。
江宁进殿后,立刻跪倒在地,高声说道:“臣,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