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开始大行善举,这事儿肯定和江宁这小子脱不了干系。”
袁可立捋着胡须,笑着说:“孙阁老,咱俩想到一块儿去了。
原本我等观察魏忠贤,此人一向心狠手辣,行事莽撞且不择手段,必定会成为一代权奸,恐怕不逊色于当年的刘瑾、王振。
只是没料到,江宁竟能劝动魏忠贤。”
这时,孙承宗笑着说道:“是啊,起初我只以为江宁不过是凭借与皇上的交情,才得以身居高位。
不曾想,这年轻人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竟已在不知不觉间,于身边聚拢了众多人才。
更为难得的是,他本人行事低调,毫不张扬,着实令人意想不到。
如此年少得志,却能这般沉稳,实在难得。”
袁可立也不禁感慨道:“没错啊,幸亏江宁这人行事公正,无论是谋略、城府还是心机,都堪称上乘。
最重要的是,他一心一意为朝廷办实事。
否则,单是一个魏忠贤,就已让我们忧心忡忡,若再加上一个心怀不轨的江宁,恐怕足以给我大明朝带来灭顶之灾。”
这时,一旁的薛国观也笑着附和:“江大人为官公正,一心为国为民,实乃朝廷栋梁之才啊。”
对于这位由江宁举荐进入内阁的薛阁老,孙承宗和袁可立起初确实有些瞧不上。
毕竟,他们对薛国观了解不多,仅凭举荐入阁这一点,难免心生轻视。
但经过近几日的观察,他们发现这位薛阁老能力着实不俗。
在处理政务时,他表现得相当稳重,对各类事务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绝非泛泛之辈。
渐渐地,孙承宗和袁可立对薛国观的态度大为改观,不再如往昔那般轻视,而是真心接纳,也算将薛国观当成自己人了。
这时,袁可立感慨地说道:“之前东林党人结党营私,只图自身利益,将国家大事当作儿戏。朝廷多年积攒下来的政务堆积如山,繁重不堪。
经过我们这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如今政务勉强能正常运转。
幸亏天子圣明,用人得当,才把东林党人大多驱逐出朝堂。
不然,任由他们这样下去,不出几年,大明恐怕就会遭遇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