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转头看向魏忠贤,魏忠贤正欲再言,江宁赶忙出声打断:“陛下,臣举荐督察御史杨鹤杨大人。
杨大人为官成熟稳重,从不结党营私,为人刚正不阿,实乃吏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此时,一旁的魏忠贤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可江宁已顾不上这些。
朱由校听了这话,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杨鹤朕知道,平日里话不多,是个踏实办事的人,不错,朕会考虑。”
说着,便将杨鹤的名字记了下来。
江宁见状,暗暗松了口气。他举荐杨鹤,还有另一层考虑。
在历史上,杨鹤最终因陕西赈灾不力被判充军。
然而,当时的局势艰难,就算神仙下凡也无济于事,毕竟朝廷根本拿不出银子,杨鹤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更何况,杨鹤有个相当厉害的儿子——杨嗣昌。
杨嗣昌可是明末的风云人物,他提出“四正六隅”的战略,差点就将农民起义军彻底绞杀。
只是最终因粮饷不足,计划功亏一篑。
纵观杨嗣昌的一生,虽说他也卷入党争、攻击异己,但始终都在为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四处奔走“救火”。
江宁很清楚,不能用过于理想化的“圣母心”去评判历史事件。
在那个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坚守的信仰,也都有无可奈何之处。
他只能依据实际情况,做出自己认为最恰当的决定。
这位杨鹤杨大人,确实是比较靠谱、踏实办事的人,所以江宁才举荐了他。
而对于东林党人,他们之中有口碑好的,也有形象差的,情况十分复杂。
江宁深知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事情的真相都被掩盖或者歪曲了。
所以对于东林党人,他实在不敢轻易任用,生怕一个不小心,就陷入复杂的党争漩涡之中,给朝廷带来更多的麻烦。
这时,朱由校开口问道:“江爱卿,你觉得徐光启此人怎么样?”
江宁沉思半晌后开口道:“牛!”朱由校微微一愣,“江爱卿,此话怎讲?”
江宁笑着解释道:“徐老大人学贯中西,不仅精通火器制造,对于天文地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