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月底今日五连更】
江宁说出“国子监”三个字的时候,可把一旁的李邦华和杨鹤惊到了。
国子监乃大明最高学府,在里边读书的,不是官家子弟,就是饱读诗书的才子,那可是文人心中的圣地。
此刻,江宁却打算拉他们进军营,简直如同抓壮丁。
杨鹤当场就急了,说道:“江大人,这么干是不是不妥啊?
您这样,朝堂上的文官还不得彻底炸了锅?”
江宁冷冷一笑,道:“天塌不了,就算真塌了,还有皇上帮咱们顶着呢,就这么干!”
随后,杨鹤签下文书,盖上官印,江宁和李邦华起身告辞。
走出吏部衙门后,李邦华笑着调侃:“江大人,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您这可倒好,简直是搂草打兔子,不分高低远近呀!”
江宁一脸疑惑,问道:“何出此言?”
李邦华笑着解释:“江大人,刚一见面,您就把杨大人的儿子送进军营,你这不妥妥是在坑自己人嘛!”
江宁没好气地骂道:“放屁!
我这是给杨大人他儿子谋个好出路,怎么能叫坑人呢?”
李邦华笑着打趣道:“杨大人的儿子杨嗣昌,老夫也有所了解,确实是个有才能的人。
杨大人如今贵为六部尚书,再进一步便是入阁拜相了。
就算杨大人自己没这机缘入阁拜相,怕也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可如今,他儿子却被江大人您拉进军营,走上武将之路,这对杨大人来说,不就跟要了他老命似的嘛!”
江宁不由摇头叹息,心中暗自感慨,大明“文贵武贱”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想要说服这些文人投身军伍,着实困难重重。
自己一直以来大力提升武将地位,然而,人们心中的成见犹如一座巍峨大山,难以轻易撼动。
看来,往后得加大力度,全方位提升武将地位,才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
随后,江宁与李邦华匆匆返回京营。
一到营地,江宁便迅速签下相关公文,盖上官印。
接下来,江宁与李邦华又就诸多事宜仔细商讨了一番,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