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坐在一旁的温体仁没有吭声。
江宁瞧着自己这位小老弟,笑着打趣道:“老温啊,如今杨涟、左光斗这两个家伙,天天跟咱们唱反调,这也不是个事儿。
要不,你来出面应对应对?”
温体仁一脸谦逊,赔笑着说道:“江大人,不是下官不肯出力,实在是下官资历太浅,根本压不住这两个书呆子。”
话落,温体仁像是陷入了思索,须臾,突然开口道:“不过下官知道,有一个人能降得住东林党这群人 。”
江宁一下子来了兴致,忙说道:“老温,你说的这人是谁?
快给我讲讲。”
温体仁笑着说:“此人名叫官应震,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曾官至太常寺少卿,他是楚党的党魁。
不过几年前,他辞官回乡了。”
江宁疑惑地问道:“此人有何厉害之处?他又为何辞官了?”
这时一旁的徐光启笑着说道:“江大人有所不知,这位官大人虽说官职并不高,但他是楚党的党魁,搞党争很厉害,当年凭借一己之力就和东林党人打了个平手。”
这时,温体仁接过话茬,笑着说道:“这位官大人,别的本事暂且不说,单论搞党争,那绝对是一把好手。
只是后来东林党人势力越来越大,他独木难支,便辞官还乡去了。
要是能把他请出来,帮咱们对抗东林党,那咱们肩上的压力可就能减轻不少。”
这时,郭允厚面带笑容地走了过来,说道:“江大人,这位官大人我也认识。
他在为官方面,倒还算得上不错,可就是太过热衷于党争了。
说实在的,他是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党争上,不过也正因如此,他算得上是把‘好刀’ 。”
听到几位同僚对官应震如此推崇备至,江宁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如此大才,怎能白白浪费!
得赶紧把他召到京师来,让他去对付杨涟和左光斗这两个书呆子,咱们才能放开手脚做事!”
随后,徐光启、温体仁、郭允厚几人连连点头。
当下由温体仁执笔,写好保荐折子,接着江宁、郭允厚、徐光启、温体仁依次签下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