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恩科武举,若学子策论不佳,但武艺超群,同样可以录取;反之,武艺差些,可策论优异,也在考虑范围之内。
想当年,威名赫赫的戚继光戚少保,参加武举时,策论成绩糟糕,武艺也不过平平。
可谁能料到,这个起初不被众人看好的武举学子,日后竟能名震天下。”
听到这儿,江宁心里猛地一震,怎么也想不到,威名远扬的戚少保竟还有这样的过往。
李邦华像是看穿了江宁的心思,笑着说:“江大人,你要清楚,古往今来那些名将,有几个是单纯靠考场考出来的?
大多都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摸爬滚打磨练出来的。
所以我才提议,这次恩科武举,咱们不妨把录取条件适当放宽些,多招纳些人才。
人多了,从中选出能统领大军的将帅和万夫不当的猛将,希望也就更大了。”
江宁听后点了点头,暗自想着,确实如此,质量不够,那就数量来凑。
这时,李邦华脸上挂着笑意,说道:“江大人,你这次建议皇上降旨,允许没有功名在身的军中将领参加恩科武举,此事办得着实漂亮!”
听到李邦华这般夸赞,江宁有些不好意思,尴尬地笑了笑,回应道:“李大人过奖了,本官不过是想着给军中将领争取一条晋升的途径罢了。”
李邦华听后,赞同地点了点头 。
这时,江宁开口说道:“内阁袁阁老平日公务极为繁忙,还兼任着刑部的差事。
这次恩科武举,可就全仰仗李大人了。
本官初入朝堂,经验尚浅,还望李大人多多提点。”
话落,江宁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弯腰行了一礼。
江宁这一番举动,可把李邦华惊到了。
锦衣卫指挥使,天子身边的大红人,连东厂的魏忠贤见了都得礼让三分,平日里与内阁、六部的一众大佬也都交情匪浅,可如今却在自己面前行晚辈之礼。
李邦华也没跟江宁客气,点头应道:“皇上将这等重任托付给我们,老夫自当全力以赴,不负圣恩。”
随后,两人便随意聊了起来。
李邦华感慨自己赋闲在家的时间太久,对当下朝堂局势了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