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与武人举子同坐,实在令人心生敬佩。
于是,他开口问道:“不知两位兄台尊姓大名?”
只见那身材高大的男子面带微笑,说道:“在下卢象升,字建斗,南直隶人氏。”
接着,那名身材偏瘦、神色傲然的男子开口道:“在下孙传庭,字白谷,山西人士。”
听到这里,江宁顿时惊得一下站了起来,满脸都是不敢置信的神情,脱口问道:“你是卢象升,你是孙传庭?”
两人见状,纷纷点头。
这时,卢象升笑着开口:“这位兄台,你认识我们兄弟二人吗?”
江宁仍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深知,明末时期能臣猛将众多,但眼前坐着的这两位尤为出名。
他们虽都是文人出身,可打起仗来比许多武人还要勇猛,堪称是明末支撑危局的顶梁柱。
随后,江宁赶忙拱手,脸上笑意盈盈,说道:“二位兄台的大名,在下可是如雷贯耳,今日有幸得见,当真是三生有幸!”
这一番话倒是让卢象升和孙传庭有些不知所措。
二人心中犯起了嘀咕,自己不过是进京赶考的普通举子,怎么就被眼前这人说久仰大名了呢?
这时,江宁笑着问道:“不知二位兄台打算参加武举还是文举呢?”
卢象升面露犹豫之色,缓缓开口:“刚才我与孙兄还在商量,我俩都有功名在身,参加文举自然不在话下。
可心里却更想试试武举,只是一直有些拿不定主意。”
江宁好奇地追问:“这是为何?”
孙传庭一脸纠结,解释道:“原因很简单,只因在大明,向来是文贵武贱。不管你是勇冠三军的猛将,还是能坐镇中军的帅才,到头来往往都要受制于文人。
就拿戚武庄与俞武襄来说,他们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可最终的遭遇……唉!”
这时江宁笑了笑,说道:“前些日子,天子已经下诏为戚家军平反了。
戚武庄、俞武襄二位将军也一并被下旨追封爵位,他们被封为侯爵,其子孙后代可世袭伯爵之位。”
这时,卢象升开口说道:“天子圣明,所以我和孙兄才一直纠结,到底是参加文举还是武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