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宋应星乃是莫逆之交,我俩兴趣爱好相投。
不过宋兄涉猎更为广泛,且精通技艺。”
江宁一听,立刻意识到宋应星的重要性,随即说道:“两位先生,天子有意开设大明皇家科技院,广纳天下人才,为国家效力,其中不乏能工巧匠。
两位先生若是有意,本官可向天子上奏,保举二位进入大明皇家科技院任职。”
听到这话,宋应星和陈子龙更高兴了。他俩虽有功名在身,但多年参加科考却屡屡落榜,对求取更高功名早就心灰意冷。
如今,江宁的话又重新燃起了他们的希望。随后,两人同时开口说道:“学生必为大明鞠躬尽瘁,也定不会忘了江大人的举荐之恩。”
江宁笑了笑,便让人将两人带下去安排住处。
之后,江宁又吩咐下去,把朱由校赏赐给自己的两千顷土地,全部交给陈子龙打理。
同时表示,只要是陈子龙提出的要求,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全力支持他开种植红薯玉米之事。
随后,江宁唤来田尔耕,让他协助自己起草一份奏折。
田尔耕铺开纸张,研好墨,在江宁的口述下,笔走龙蛇地书写起来。
奏折里详细说明了推广红薯与玉米对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重大意义,强调在各地频发天灾的当下,这两种作物耐旱且产量高的特性,能极大缓解粮食危机。
同时,江宁着重举荐了陈子龙和宋应星。
折子中提到陈子龙在农作物种植方面经验丰富,老家时常种植红薯与玉米,对其习性、培育方法了如指掌,是推广这两种作物的不二人选。
而对于宋应星,江宁则称赞他涉猎广泛、精通技艺,其才学若能在皇家科技院施展,必定能为大明带来诸多创新与发展。
写好后的奏折被仔细封装,江宁选派了一名亲信锦衣卫,快马加鞭送往皇宫。
亲信一路不敢停歇,抵达宫门后,依照流程将奏折呈递给负责通传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