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官员俸禄着实微薄,因此大家私下里纷纷做起各种买卖。
还通过挂靠土地、收受冰炭孝敬等方式获取灰色收入 ,这些情况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众人都心照不宣。
可如今郭允厚竟在朝堂之上重提整顿商税,这无疑就像是要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钱,直接在他们身上动刀子,难怪会引得众人惊愕不已。
毕竟这一举动,严重威胁到了他们长期以来的利益链条。
随后,只见立马有不少官员冲出来,启禀道:“陛下,郭允厚此乃祸国殃民之举呀!
我朝历来对待商贾,都是轻徭薄赋,郭大人如今重提商税之事,无疑是动摇国朝根基,还请陛下慎重啊。”
一众官员好似死了爹娘般,一窝蜂地冲了出来,齐声反对郭允厚整顿商税。
他们言辞激烈,甚至还搬出了祖宗旧制。
朱由校不禁皱起了眉头,他敏锐地发现,带头闹得最凶的,正是督察院督佥御史杨涟,还有左光斗二人。
杨涟向前一步,拱手作揖,神色严肃道:“陛下,祖宗定下轻商税之制,历经数代,自有其道理。
如今贸然变更,恐生诸多变数,动摇国本啊!”左光斗也紧接着附和:“是啊陛下,商税一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望陛下三思!”
眼见这两人带头,其他官员也跟着七嘴八舌,纷纷表示反对。
朱由校笑了笑,缓声道:“郭爱卿重提整顿商税,诸位爱卿又如此反对,不妨先让郭爱卿把话讲完,大家再做定夺。”
这时,郭允厚恭恭敬敬地从怀中取出奏本,高高举过头顶。
沉稳地说道:“启禀陛下,臣并非要加重商税,依旧是遵循祖宗之法,按三十税一的标准来征收。
臣想要改革的是给京城商户颁发营业证书,以此来规范管理商户。”
听到郭允厚不是要增加商税,朝堂上的众人顿时松了口气。
不过,听到“营业证书”这几个新鲜的字眼,大家又都满脸疑惑,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又会对他们的利益产生何种影响。
这时,一旁的杨涟、左光斗开口问道:“敢问郭大人,这营业证书是何物?
又要如何规范管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