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防御体系。
根据《塞上烽火品约》规定,凡有蛮夷胡虏入塞,戍卒需守亭鄣,若事态紧急不得燃薪者,旁亭可举烽火、燃薪柴,依次传递。千骑以上攻亭鄣坞,举烽,燃二积薪;不满千骑者,只烧一积薪;两千人以上,烧三积薪。其他烽火台以火势大小判断来敌之数。
可以说他们就是国境线上的士卒,担着天大的干系,干着最累的活。
不过信川塞的戍卒还从未看见过有县令过来巡视边境。
至少信川塞的塞尉赵常戍边十数年来,没有一任带方令来过。
魏哲见状也不奇怪,当即带着众人走进坞堡之中。
“见过县君,卑职不知道县君要来,故未来得及的收拾。”
看着坞堡
内杂乱无章的场景,塞尉赵常顿时有些紧张的躬身一礼道。
与后世相同,如今的汉吏也都最怕上司突如其来的造访。
然而看着塞尉赵常手背上那数道裂口,魏哲却忍不住轻叹一声。
“为国戍边,赵君辛苦了!”
不知为何,魏哲只是平平无奇的一句话却让塞尉赵常当场怔住了。
一个满脸胡须,伤疤遍身的汉子竟然莫名的红了眼圈。
多少年了,他还以为自家的付出已经被人遗忘了呢!
见此情形,魏哲也没有说什么,而是轻轻摆了摆手。
随处见状立刻便从马上取下一袋袋粟米,运进塞内。
没错,魏哲此行就是过来收买人心的。
虽然无论是朝堂上的公卿贵胄,还是地方上的豪强大族都视这群人如敝履,但魏哲却觉得这群人或许才是最值得拉拢的群体。
片刻之后,只见终于控制心绪的塞尉赵常朝魏哲郑重长拜一礼。
这一拜不为这些粟米,只为那句“辛苦”。
其他戍卒明白,魏哲也明白,故此并未避让。
待其起身之后,魏哲方才走上烽火台询问信川塞的情况。
闻听此言,赵常并未如以往一般说什么套话,而是直言道:“信川塞应有百人,如今仅剩四十三人,且多有老病,边塞巡视如今已然形同虚设。东夷除非千百骑一齐出动,否则孤身来往根本无法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