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不断的攻打中屡屡受挫,始终无法攻克这座坚城。
徐异卿的抵抗异常激烈,他不仅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和险要的地势与刘秀的军队周旋,还不时组织突袭和反击,给刘秀的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就这样,双方的战事陷入了一种僵持不下的胶着状态,这让刘秀感到十分头疼。
就在局势僵持不下之时,徐异卿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公开表示,只愿意向司徒伏公投降。这个司徒伏公,其实就是当时着名的儒者和旧臣伏湛。伏湛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九世祖伏生,是一位备受尊崇的学者,他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尚书》,还能够讲解和传授这部经典着作。而伏湛的父亲伏理,同样也是当时的名儒,他曾教授汉成帝《诗经》,并担任高密太傅一职。
伏湛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生性孝顺友爱,年少时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开始教授学生。他的才华和品德赢得了众人的赞誉,吸引了数百名学生前来学习,他在当地的威望极高。
在更始帝时期,伏湛被任命为平原太守。当时天下动荡不安,兵乱四起,但伏湛却能保持镇定自若。他坚持在战乱中继续教学,不荒废学业,这种坚守和执着令人钦佩。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俸禄全部拿出来分给乡邻,展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
然而,伏湛的家中并非所有人都像他一样正直。他的管事者企图为他起兵,蛊惑众人,这无疑会给当地带来更多的混乱和不安。伏湛果断地将这些人收押并处斩,并将他们的首级在城中示众,以警示其他人。这一举动显示了他的果敢和决心,也让官民们对他更加信任和敬重。
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伏湛成功地稳定了郡内的局势,使得百姓们能够在战乱中过上相对安宁的生活。他的智慧、勇气和仁德,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光武帝即位后,深知伏湛的才能与威望,对他委以重任,先是派他主管制定旧有制度,后又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他镇守,总摄群司,建武三年,伏湛正式代替邓禹成为大司徒,封阳都侯。
徐异卿点名要向伏湛投降,这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或许是因为伏湛的仁德之名早已远扬,他在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