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边疆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紧接着,鲜卑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乌桓校尉徐常。徐常及其麾下的将士们,就这样被鲜卑军队围困在了马城之中。马城,这个原本平静的地方,瞬间成为了东汉与鲜卑对峙的焦点。徐常和他的士兵们,此时已经陷入了绝境,他们的生死存亡,全系于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之中。
关于徐常的身世背景,史料中几乎没有记载。我们无从知晓他来自何方,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但从他能够担任护乌桓校尉这一要职来看,他必定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管理经验。在那个注重出身和门第的时代,他能脱颖而出,想必在之前的仕途生涯中积累了不少功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信任。
面对鲜卑如潮水般的围困,徐常毫无惧色,他那坚毅的面庞透露出一种不屈的精神,仿佛这座马城就是他的生命一样。城中的粮草虽然有限,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反而冷静地分析着局势。
徐常深知,马城的兵力相对薄弱,若要与鲜卑正面交锋,恐怕难以抵挡。然而,他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组织起城内的军民,共同加强防御。他亲自巡视城墙,检查每一处防御工事,确保没有丝毫疏漏。
徐常明白,一旦马城失守,鲜卑的势力必将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席卷整个边疆地区。到那时,百姓将饱受战乱之苦,边疆的安宁也将荡然无存。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坚守这座城池。
在坚守的同时,徐常也没有坐以待毙。他深知单凭马城的力量,很难抵挡住鲜卑的猛烈进攻。于是,他果断地派人向周边的郡县求救,希望能得到其他汉军的支援。然而,鲜卑的围困异常严密,救援的消息能否顺利传达出去,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被围的日子里,徐常时刻关注着鲜卑军队的动向,寻找着突围的机会。他鼓励城内将士保持信心,与他们同甘共苦,共同抵御外敌。尽管局势艰难,但徐常的镇定和决心感染了每一个人,使得城内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坚守马城。鲜卑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马城地势险要,徐常又部署得当,他们一时之间也难以攻破城池。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这场围困持续了很长时间。
最终,徐常等来了救援。或许是他派出的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