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事务。
有一次,周王室雄心勃勃地筹划着要修筑一座如琼楼玉宇般宏伟壮丽的王城,并为此向众多诸侯国家下达了征调劳役的圣旨。当这道圣旨如惊雷般传至宋国时,朝堂之上瞬间沸腾起来,群臣们如热锅上的蚂蚁,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一部分大臣认为,积极响应并投身于修筑周王城的劳役中,恰似向周王室献上一颗赤诚之心。如此一来,宋国便可在名义上赢得一定的政治资本,犹如在诸侯林立的舞台上竖起一面耀眼的旗帜,对于提升其在各路诸侯中的地位犹如锦上添花。
然而,另外一些大臣却持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他们忧心忡忡地指出,这般规模浩大的劳役必然会大量耗费宋国原本就有限的民力资源。一旦劳动力都被抽调去修建王城,那么国内的农业生产必将受到严重冲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正当众人争得面红耳赤、僵持不下之际,一直沉默不语的徐挚之缓缓站起身来,他那沉稳而坚定的身影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徐挚之深深地明白,宋国虽然也是一方诸侯国,但其综合国力与那些强大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实在难以承受如此规模浩大、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劳役工程所带来的消耗。于是,忧心忡忡的他决定挺身而出,向宋君直抒己见。
在朝堂之上,徐挚之神色凝重地展开了一番长篇大论,详细而深入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先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的周王室已然威风不再,昔日那种号令天下诸侯、掌控四海八荒的无上权威早已荡然无存。如今,各个诸侯国对于周王室所谓的尊崇,多半也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礼节性的表示而已,实质上已没有多少真心实意可言。
接着,徐挚之又进一步分析道,如果宋国贸然参与到修筑周王城的劳役之中,那么不但无法从中获取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和利益,反倒会给国内的黎民百姓带来沉重无比的负担。毕竟,大量身强力壮的劳动力犹如被抽离的血液一般,一旦被征调前去修建王城,那么本国广袤无垠的农田就会如被遗弃的荒地,无人问津,荒芜一片。长此以往,粮食产量必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大幅减少,甚至有可能出现饥荒这一恶魔,进而引发整个社会秩序如决堤的洪水般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