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苑》的“立节”篇中,有着这样一段关于徐弱的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变故,崔杼弑杀了庄公,随后威逼群臣参与盟誓,徐弱也被迫卷入这场权力的旋涡之中。
面对此等局势,徐弱心中悲愤交加,愧疚难耐。他寻得同僚雍门子狄,言辞恳切地言道:“我受国家俸禄,却未能在君主遭逢不测之际舍身护驾,有何颜面立于朝堂?现今被迫立誓,我决意于立誓之时自尽,以表我对君主的忠心耿耿。”然,雍门子狄却有不同之见,其认为于君主遇害之紧要关头未能及时赴死,此时再亡已无意义。遂,雍门子狄做出惊人之举,毅然决然于立誓之前,孤身闯入崔杼府邸,以近乎自戕之攻势,扞卫自己对君主之忠诚。
徐弱闻此,深受震撼。其敬重雍门子狄之果敢与忠诚,或许自觉不可在忠义之举上落于人后,又或许更坚定了以死明志之决心,最终,徐弱亦追随雍门子狄之步伐,择自尽而亡。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徐弱是一位忠诚且极具侠义精神的人。在他的观念里,食君之禄,必当为君分忧,这是不可动摇的准则。君主蒙难,对他而言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他深感自己肩负着维护忠义与正义的责任,唯有以死明志,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才能扞卫自己心中的信念。虽然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他的行为可能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徐弱的举动无疑是对侠义与气节的极致坚守,彰显出那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风貌 。(还有很多例子如豫让三刺赵襄子等)
雍门子狄,作为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其生平事迹虽历经岁月流转,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彰显出他对国家和君主的赤诚之心。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事迹主要有以下两则:
越军来犯,以死明志:越国军队来势汹汹,直逼齐国边境,齐国顿时陷入一片恐慌。值此危急关头,雍门子狄义无反顾,径直走到齐王跟前,恳请齐王允许他自尽。齐王闻之,满脸狐疑,实难明其此举深意。雍门子狄见此,沉凝开口道:“昔日,大王外出狩猎,车左车轴突生异响,仅此微末之变,便惊得大王失色,车右武士旋即自刎谢罪。而今,越国大军压境,此等惊扰,较车轴作响何止严重千倍万倍。我身为齐国大夫,承蒙齐王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