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吴楚夹缝之中的徐国,自然而然便成为了两国激烈争夺的核心焦点。在这般风起云涌、波谲云诡的局势之下,徐子羽心知肚明,若徐国继续安于现状、消极应对,必将沦为他国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因此,他毅然决然挺身而出,肩负起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重任。
徐子羽不辞辛劳,数次亲率使团出访周边列国,以期为徐国寻觅一条生路。凭借其口吐莲花的出众口才以及洞彻事理的敏锐政治洞察力,他在各国之间巧妙周旋,游刃有余。尤其是在与吴国的往来交际中,徐子羽更是殚精竭虑,一方面竭尽全力维护着与吴国表面上的和睦友好关系,谨小慎微地避免让徐国过早地暴露在吴国凌厉的攻击锋芒之下;另一方面,则暗中窥探吴国的虚实,收集情报,为徐国制定更为周详完备的应对策略提供有力依据。另一方面,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智谋,巧妙地周旋于吴国与楚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网中,竭尽所能地为徐国谋取最大利益。
就拿吴国准备攻打楚国这件事来说吧,徐子羽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当得知吴国即将发动对楚战争之时,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吴国进言,提出了联合徐国共同作战的建议。在面见吴国君臣时,徐子羽条理清晰、侃侃而谈,着重强调了徐国所处地理位置对于吴国此次进攻行动的关键作用。他详细分析道:“徐国地处要冲,乃是连接吴国与楚国边境的咽喉之地。若得徐国相助,贵国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如虎添翼;反之,若我徐国倒戈相向,则贵国此番出征必将腹背受敌,陷入进退两难之境。”这番言辞不仅让吴国充分认识到了徐国的重要性,更成功地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到了可观的军事支持以及一系列具有实质意义的政治承诺。
然而,在应对强大的楚国时,徐子羽则表现得异常谨慎且灵活多变。他心里很清楚,楚国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正面抗衡绝非上策,但一味地委曲求全亦非长久之计。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徐子羽决定采取以外交手段为主的策略来维护徐国的利益。
他先是派遣使者前往楚国都城,向楚王转达徐国对楚国的深深敬意,并诚挚地表达了徐国人民对和平的热切期盼。与此同时,徐子羽还巧妙地向楚国暗示,如果楚国对徐国施加过多压力甚至妄图兼并,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