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定,“礼无二嗣”,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嗣子身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决定让刘义庆承袭刘道规的封号,而刘义隆则回归本家。但仅仅过去三年时间,刘义隆再次受到封赏,被赐予彭城县公的爵位。
岁月如梭,到了义熙十三年(公元 417 年),刘裕率领着英勇无畏的士兵们踏上了征讨羌族的征程。此次出征,他们选择了水路前行,一路破浪而行。与此同时,刘裕放心地将彭城交给了刘义隆镇守。而此时的刘义隆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领导能力。鉴于他出色的表现以及对彭城防守工作的卓越贡献,晋朝朝廷特别加封他为使持节,使其得以总揽徐、兖、青、冀四州的军事大权。此外,他原本担任的徐州刺史和将军等职务依然保留不变。次年刘裕平定关中回到彭城后,又授其监司州、豫州之淮西兖州的陈留军事、前将军等职,持节一职照旧,并出守洛阳。后其弟刘义季奉旨相随赴任荆州,相协事务,因此刘义隆对刘义季颇为喜爱与信任。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称帝,改元为永初,封刘义隆为宜都王,食邑三千户,进任督北秦及前七州。进号镇西将军,赐鼓吹一部,任荆州刺史。同年刘义隆入朝议政,因他审判狱讼条理清晰,甚称帝意,刘裕大悦。
景平二年(公元 424 年),这一年对于大宋王朝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当时在位的宋少帝刘义符终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荒废了朝政大事不说,还极为骄奢暴虐,搞得朝堂上下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他那身为生母的皇太后张氏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怒之下便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贬为了营阳王。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不久之后,司空徐羡之、尚书令傅亮等一众朝廷重臣竟狠下心来,直接将这位曾经的皇帝给杀掉了。
按照常理而言,既然少帝已被废黜,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长幼有序中的庐陵王刘义真登上皇位了。可谁曾想,徐羡之等人对刘义真早有成见,于是在废掉少帝之前,就已经暗中将其谋害。至此,皇位继承人选再度陷入僵局。就在这时,侍中程道惠站出来提议拥立刘义恭为帝,可惜这个建议同样遭到了徐羡之等人的坚决否决。
经过长时间的激烈商讨和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尚书省的一行人匆匆忙忙地赶到了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