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汹汹,也是心急如焚。他当机立断,派遣大将司马流率领部队火速赶往慈湖一带抵御叛军的进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双方刚一交锋,话说那司马流所率之部,刚刚踏上征途便遭遇了一场极其惨烈的溃败,损失可谓异常惨重!司马流本人更是不幸战死沙场,令人扼腕叹息。然而,朝廷并未因此退缩,旋即命令桓彝率军继续进击讨伐叛军。
桓彝深知宣城的城防甚是薄弱,难以抵御叛军的猛烈进攻,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果断决定先行撤退至广德暂作休整。可是,局势依旧不容乐观,广德似乎也并非久留之地。于是乎,桓彝再次做出决策,率领部队退守泾县,并在乌溪岭迅速构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以此来顽强抵抗叛军的攻击。
就在这战火纷飞、人心惶惶之际,许多州郡眼见叛军气势汹汹、锐不可当,心中不禁生起怯意,纷纷派出使者前往叛军营地,表示愿意求和并归顺于他们。就连桓彝手下的一些部将见此情形,也开始劝说他不妨暂且佯装与叛军议和,以此避开叛军锋芒正盛之时,从而保全自身实力。
然而,桓彝听闻此言后却是怒发冲冠,厉声痛斥道:“我身受国家的深厚恩泽,理应为国捐躯,至死方休!怎能容忍自己忍受屈辱和玷污,去与那些丑恶叛逆之人互通消息?即便最终不能战胜敌人,这也是命中注定之事罢了!”言罢,桓彝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奋勇抵抗到底,毫不退缩。
紧接着,桓彝派遣麾下得力将领俞纵牢牢守住泾城的重要门户——石兰。谁曾想,那狡猾的苏峻竟然暗中调遣兵力,从东南方向出其不意地发起了包抄袭击。尽管俞纵指挥有方,将士们拼死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石兰防线还是被叛军攻破。
叛军乘胜追击,直逼泾城城下。此时的泾城已然成为一座孤城,形势岌岌可危。但桓彝毫不畏惧,亲自登上城头指挥作战,坚决拒绝了叛军的多次劝降。城中军民在他的激励下,同仇敌忾,誓与城池共存亡。奈何双方力量悬殊实在太大,经过数日激战,泾城最终还是被叛军攻破。在那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撤退路途之中,他遭遇了穷凶极恶的叛军袭击。尽管他拼尽全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最终惨遭叛军残忍杀害,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五十三岁这一年。
这位不幸遇难者离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