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覆,这位活跃于东晋末年历史舞台的人物,其出生年份已难以确切考证,但据史书记载,他大约生活在公元 4 世纪末至 5 世纪初,籍贯为琅邪郡。
徐道覆早年便投身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之中——孙恩卢循之乱。在此乱局中,他不仅是卢循的姐夫,更与其携手并肩,共同举起了反抗朝廷的大旗。
在这场漫长而激烈的战乱历程里,徐道覆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元 402 年,孙恩遭遇惨败后选择自刎身亡,群龙无首之际,众人推举卢循接任首领之位,继续领导起义军对抗东晋政权。随后的几年间,他们四处征战,给东晋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公元 403 年,起义军气势汹汹地进犯广州地区,徐道覆更是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果敢决断力,成功占据了始兴这一战略要地。六年之后的 409 年,徐道覆与卢循再度挥师东进,直逼建康城。然而,这次进攻最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时间来到公元 411 年,此时的局势对于起义军而言已然十分不利。在一次激战中,徐道覆不幸战败,只得率领残部仓皇逃回始兴。但东晋军队并未给他喘息之机,晋将孟怀玉等人迅速追击而至,并一举攻破始兴城池。最终,徐道覆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英勇就义,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公元 399 年,即隆安三年时,时任会稽内史的司马元显做出了一项引发广泛争议的决策:他下令征调那些因三吴门阀免除官奴身份而转变为佃客的众多民众前往建康充作兵员,美其名曰“乐属”。此令一出,顿时激起了当地门阀势力的强烈愤怒与不满情绪。这种社会矛盾的激化,无疑为后来孙恩卢循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人心惶惶,局势一片混乱。而就在此时,孙恩看准了时机,率领着他的众多追随者们趁机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他们首先将目标瞄准了上虞(现今位于浙江省的上虞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城池,并残忍地杀害了上虞县令。这一胜利让孙恩的士气大振,紧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向会稽(即如今的浙江绍兴)进军。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会稽也最终落入了孙恩之手。随着这两场战役的接连告捷,孙恩的部众人数迅速增加至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