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426 年),朝廷派遣大使前往各地巡察,要求各郡县官员详细陈述自身的政绩。在此关键时刻,徐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与经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向朝廷呈上一份重要的表章,其中包含了他精心总结出来的三条宝贵建议:
第一条建议着重于改善民生问题。他指出应当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合理调整税收政策,避免过度剥削导致民不聊生;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以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二条建议围绕着地方治安展开。他主张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整顿社会秩序;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一方平安。
第三条建议则关注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他提议增加教育投入,兴办学校,培养更多有才华、有品德的人才;鼓励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整个地区的文化素养。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本郡那广袤无垠的肥沃良田,凡年满十六周岁的武官若要租借耕种,按照规定应当收取租税六十斛之多的大米。而那些年纪处于十五至十三岁之间的,则统一征收租税三十斛大米。不仅如此,每家每户不论其人口数量的多寡,皆需如数上缴相应的租税份额。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年仅十三岁的孩童尚无力从事耕田种地这般繁重的劳作;更有甚者,若是独身一人,根本无从将租税进行平均分摊。一旦年岁抵达应缴纳租税之时,这些人往往会选择逃离本地,远走他乡。尤其此地临近蛮、俚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他们潜逃归来可谓易如反掌。长此以往,百姓之中出现了种种惨状:有的人惨遭截断手足之酷刑,有的人即便生下子女也因生活困苦而难以养活。如此一来,本地的户口数目逐年递减,这一严峻状况着实发人深省,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其中缘由。
依我之见,当务之急乃是重新拟定一套合理且人性化的租税制度。通过适当降低百姓所承担的租税负担,使其能够拥有足够的资源来组建家庭、开创事业。诚然,短期内政府或许会因此承受一定程度的税收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此举必将带来诸多不可估量的巨大益处。它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经济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