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卧病在床,但他仍心系一方百姓,为保当地安宁稳定,特意派遣自己的心腹部曲督郭马率领五百精兵赶赴其辖下各郡县,以安抚那些少数民族部落。这些士兵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到之处皆受到民众热烈欢迎,一时间局势得以安定。
可惜好景不长,天纪三年夏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份平静。原来,时任桂林太守的修允因病离世。而这一事件却成为了后来叛乱爆发的导火索。
修允死后,郭马对于孙皓对其部曲的重新分配心怀不满。恰逢此时,东吴朝廷下令要核实广州地区的户口情况,这本是一项正常的政务举措,但郭马却借此机会与部曲将领何典、王族、吴述以及殷兴等人暗中勾结,煽动当地兵民情绪。他们利用民众对朝廷政策可能带来负担的担忧,大肆宣扬反抗之词,终于成功挑起众人怒火。最终,在郭马等人的带领下,一场规模浩大的叛乱就此拉开序幕。
1 地方治安与稳定方面
修允在世时,作为合浦太守和桂林太守,对当地的治理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他在南征交州后,对当地的控制和管理有助于稳定东吴在岭南地区的统治秩序。他派遣郭马安抚诸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民族关系的相对和平,维护了当地的治安和稳定。
2 军事方面
南征交州过程中,修允发挥了军事作用。他的军事行动扩大了东吴在交州地区的势力范围,巩固了东吴在南方边境的军事防御。这对于东吴抵御外部势力(如晋军在南方的潜在威胁)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3 叛乱诱因方面
修允的死成为叛乱的导火索。他死后,郭马叛乱使得东吴南方地区陷入动荡。这场叛乱直接威胁到东吴的统治根基,分散了东吴的军事力量。当时东吴面临西晋的巨大压力,内部叛乱又使得东吴不得不双线作战,进一步削弱了东吴整体的军事防御能力,加速了东吴的灭亡进程。
刘略,在《三国志·孙皓传》中被记作刘略,但他的本名为留略。这位英勇无畏的人物乃是三国时期东吴着名将领留赞的长子,出生于会稽长山(也就是如今的浙江金华地区)。
说起刘略的生平事迹,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东兴之战了。在建兴元年(公元 252 年)的时候,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