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旗被逐使得当地行政管理体系瓦解,社会秩序失控,百姓生活和地方经济也会遭受冲击。
在东吴整体局势层面,郭马叛乱是东吴末年内部矛盾总爆发的体现。徐旗事件作为其中一环,加剧了东吴内部的分裂。本就摇摇欲坠的东吴政权,需要分出精力来应对南方叛乱,使得军事部署等出现混乱,削弱了东吴整体防御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晋的进攻提供了可乘之机,加快了东吴灭亡的进程。
修允,乃临川人士也,其父乃是东吴前部督修则。这修家,世代为官,可谓名门望族。而修允自幼便生长于这样一个显赫的家庭之中,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对官场之事颇为熟悉。
宝鼎三年,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当时,修则正率领着东吴军队与来势汹汹的晋军交锋。战场上金戈铁马、喊杀声震耳欲聋。然而,天不遂人愿,最终修则竟惨死于晋将毛炅之手。此一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令整个修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建衡三年。此时,东吴决定派遣大军南征交州。修允听闻此讯,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他深知,这是一个为父报仇雪恨的绝佳机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这场战争之中,决心要手刃仇人毛炅。
随着战事的推进,晋军渐渐抵挡不住东吴大军的猛烈攻势,最终选择了投降。然而,当修允满心欢喜地向主将陶璜提出斩杀毛炅以报血海深仇之时,却遭到了陶璜的断然拒绝。这无疑给修允当头浇下一盆冷水,但他并未就此放弃。
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过多久,毛炅竟然密谋袭击陶璜,可惜事情败露,终被收捕入狱。得知这个消息后的修允,立刻意识到自己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他毫不犹豫地冲进牢房,亲自持刀剖开了毛炅的腹部,让这个杀害他父亲的仇敌得到了应有的下场。那一刻,修允积压多年的仇恨终于得以宣泄,而他也完成了此生最大的心愿。
话说当年,此人于吴国出仕为官,先是担任了合浦太守一职。在此期间,他励精图治,致力于地方治理和民生改善,使得合浦地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因其政绩卓着,不久之后便被擢升为桂林太守。然而命运弄人,就在他赴任桂林途中,不幸身染重病,只得暂时停留于广州调养身体。